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三个小故事,体会农民用电的历程

时间:2019-01-10

  国网屯留县供电公司员工为用户排查用电隐患,送去光明。 姜国军 摄

国网屯留县供电公司员工积极服务新一轮农网改造,提升用户用电质量。姜国军 摄

从煤油灯到电灯,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从落后贫穷到富裕发达。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地区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让祖国大好河山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明亮电能造福四方百姓。如今,纵横交错的电网,向乡间田野、草原深处不断延伸,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输送至千家万户,将改革的福音传播至大江南北。

通电光亮照四方 村民欢乐喜洋洋

李贵则,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屯留县路村乡。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夜晚唯一能发光的,便是一盏小小的煤油灯。

每当傍晚,昏黄的煤油灯下,只见到在地里劳作一天的母亲归来在厨房忙碌的身影,父亲则叼着烟袋坐在门口与亲朋好友闲话家常。童年的他和小伙伴们就在树下嬉闹顽皮。可每每吃过饭后,他就会被母亲撵着上床睡觉,不许到处乱跑,因为煤油也是不便宜的。那个时候,小孩子们总是很顽皮的,总能听到长辈们唠叨他们“祸害费钱”的训话。趴在被窝里的他看着母亲一遍一遍揉搓自己的双眼,他知道,那是母亲的眼睛在稀薄的月光下,在漫漫的黑夜里,慢慢失去光泽,渐渐不好使了。那时的他想,如果晚上能有光亮,那该有多好。岁月在那盏昏黄的煤油灯下,渐渐流逝,可一件事的到来,打破了村中的平静。

80年代,路村开始通电了,四通八达的电网开始在村中拉了起来。这可不得了了,通电是啥?新鲜事在封闭的小村庄里成了“大新闻”,家家户户都在讨论,就连村中黄狗,仿佛都嗅到新鲜气息,汪汪吠了两声。李贵则也闲不住,一放学拉上小伙伴就跑到大街上,看电杆上干活的电工们。当李贵则看到电工们娴熟地安装瓷瓶、架设导线,觉得他们的样子,高大、挺拔,甚至是那一根根电线,也让他敬畏。电杆下,他和小伙伴们争着抢着捡掉落在地面的废电线玩耍,左瞅瞅右看看,新鲜得不得了。但是,每当他捡起废电线,耳边总会传来杆上的电工喊话:“孩子,不要捡大街上的电线头,小心电着!”

那时的他,常常听大人们讲,电走得忒快,从发电厂到村里也就一袋烟的时间。为了让村民家家户户用上电,电力人为村里拉回了一台变压器。得,又是一件新鲜物!变压器刚到村,村民们围着这个“铁疙瘩”一直看一直看,又好奇又费解,琢磨着这个“铁疙瘩”究竟是怎么送电的?电力人高兴地跟村民说:“咱们农民的好日子就要来了,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话音刚落,惹得围观的村民哄堂大笑,他也咧嘴,晚上可以见到光,妈妈的眼睛不用伤。

新式机器富农村 电网改造惠百姓

有了电力的帮助,勤快的村民们开始依托电能致富。这时的老李,已经成家立业,憧憬着一家子奔向小康路。而镇里的技术员就像约好了似的,纷纷下乡指导致富。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老李从镇上买来磨面机,一接上电,磨面机就会突突地转。不一会儿,就把玉米、小麦磨成了面粉,比以前的石磨快捷、方便、效率高。磨面剩下的米糠也能让家里养的牲畜吃个饱,称得上一举两得,营养健康。村里人有的外出打工奋斗,有的自立自强买上新式脱粒机,就地盈利。村民们都想着发家致富,一同奔向幸福之路。一瞬间,小山村仿佛改头换面,历久弥新。

可是好景不长,伴随着各种家用电器的增多,电力负荷吃紧,就导致了不时停电的后果。一些家用电器成了摆设,有时一旦遇到大风、大雨天气,电力开关跳闸、线路断电的事常常发生。而且变压器存在容量小,供电半径长的弱点。随着设备的老化,破股线路逐步增多。尤其是用电高峰时段,做饭、抽水甚至得各家各户轮流进行。当遇到村民家中有红白喜事时,还得其他村民停下自己家的所有用电设备,优先让他家用电。这些不便,令村民们苦恼不已。如何让电发挥更大的效能?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解决群众的用电问题?这些困惑一直萦绕在村民心中。

天遂人愿,就在这时,“农网改造”来了!屯留县供电公司结合新农村建设,将电力服务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电力服务人员的身影。这样一来,极大地解决了村民们苦恼已久的问题。

“我们村虽说仅有百十户人家,但由于沟深林茂,住户遍布分散,电网改造施工难度很大。但供电公司是一户不掉,一家不落,将下户线和电表改造落实到了每家每户。”谈起农网改造,老李仿佛有千言万语,“不过,那些电力工人真是太辛苦了!外面气温高达三、四十摄氏度时,我们都热得不行,在家里躲凉。而他们为了及时把电网装好改好,每天早晨5点半就起床,6点便匆匆进场施工。中午短暂休息3个小时,之后一直干到天黑才收工,周末也不休息,这么敬业的态度,为的就是不耽误咱村民们的生活啊!之前我去看过他们住的地方,很简陋,降温工具就那么小小的几台风扇,他们不顾自己满头大汗,也要改造好电网造福咱们村。就是因为我们村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啊!”老李边说边叹,言罢给一旁忙碌的电工诚恳地递去一瓶水。

立足村中发电强 脱贫致富有人帮

进入新世纪,村里的年轻力壮小伙子纷纷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老李却选择留了下来,孩提时代的小小愿望让他成为村里的用电宣传员。多年来与电打交道的他,在了解“光伏发电”项目后,随即找到了一个“躺着挣钱”的方法。

“过去因为开加工厂的原因,家里每月的耗电量都在300度左右,电费将近200元。如果屋顶能架起光伏电站,不但用电不用再花一分钱,还能赚钱。”说起屋顶电站的好处,老李头头是道,兴奋不已。可是,怎么才能并入电网发电,建立起屋顶光伏电站?老李迅速找到当地供电公司的台区经理,“供电公司已经开辟了光伏发电的‘绿色通道’,组织专人开展用户勘查、设计、安装、并网验收等工作,对并网启动流程进行指导,解答客户在光伏发电技术及政策方面的疑惑。”台区经理在了解老李的需求后说道……

原来供电公司早已主动与当地政府及项目承建单位对接,组织营销、供电所相关人员做好勘察,因地制宜地做好各项准备。流程简便快捷。这样一来,老李准备好并网申请书、身份证、房产证等资料后,直接在当地营业厅办理了。

如今,在老李家屋顶上,两组电池板占地30多平方米。不远处的房檐下,紧贴墙壁同时安装了电表和逆变器,电表液晶屏显示电站已累计发电5686度。“我家电站平均每月发电量在600度左右,每月收入超过300多元。”老李眉飞色舞地说,而这些收益,将直接打到他家的银行账户里,这可是笔不少的钱!

老李看着自家源源不断的收益,一串小小的数字,却装满了敞亮的日子……

本报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王丁 马晶

  • 上一篇:透过数字看山西电力四十年发展足迹
  • 下一篇:省委政法委:“三个坚持”为民企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