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陈子庄亿元画作捐赠背后 那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

时间:2019-02-07

本报记者 吴晓铃

1月25日下午,四川博物院迎来建院以来的第三次重大捐赠――继张大千画作以及李一氓所藏文物之后,来自安徽的85岁老人任启华,将他珍藏40多年、以巴蜀画坛巨匠陈子庄作品为主的213件藏品,全部捐给四川博物院。在此之前,四川省文物局的专家鉴定组,鉴定这批藏品全为真迹,估值高达9710万元。

捐赠仪式前,面对众人为啥不卖要捐的提问,衣着简朴的任启华翻来覆去就是这几句话:“艺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如果你和我谈钱,那我们就说不到一起了!”“陈子庄的这批作品,我从来就认为是属于国家的,应该得到系统地研究和展示!”

这次捐赠,任启华前后耗时5年多,考察国内多家机构,最终选择让这批艺术财富“落叶归根”回到四川。近亿元画作捐赠的背后,是他作为陈子庄挚友的一段知音情,是高山仰止、可歌可颂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

相交18年

他是陈子庄忘年知音

陈子庄,20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平淡天真,迹简意远,一境一意中都内蕴细腻而深挚的情感。1959年,初到四川的任启华见到陈子庄的作品之后立刻被打动。此后18年,两人成为艺术上的知己。在此期间,陈子庄送给任启华的画作多达140余幅。

时隔60年,任启华仍然记得他看到的第一幅陈子庄作品――《雨后芭蕉》。

1959年,24岁的任启华从浙江美院(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画系本科毕业,在院长、中国艺术大师潘天寿的推荐下,来到当时的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工作。当时,四川正在筹备新中国成立十年大庆的展览,在众多名家画作中,一幅署名陈子庄的《雨后芭蕉》国画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我就想有机会一定要结识一下这位作者。”巧的是,这次画展后开座谈会,身穿蓝色对襟大褂、脚踩破布鞋的陈子庄恰好就坐在任启华旁边。彼时,陈子庄作为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一人的工资要养活5个子女,生活颇艰。

不过,生活上的困顿从未影响陈子庄在艺术上的追求。他提笔作画,画中见物,画外更有非同一般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他画龙泉山风光,思考的却是如何琴画相通。画中题款“余听王华德(四川古琴大师)鼓猿鹤操,情景宛然,当是精思苦练万遍后始得之者。前人云:用笔如弹琴。试以琴韵写吾山水,能天机活泼,形似在其中矣。”在另外的画中,又题“画中有声不在笔墨而在意度,观者可以目闻也”。在收藏家冷成俊眼里,“陈子庄绘画时每每是在与石涛、八大山人对话,与现代画家算计一平方尺多少钱者不可同日可语。”

任启华显然读懂了陈子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陈子庄的山水写意不被画界主流欣赏,任启华是他的少数知音。他在组织的各种展览中邀请陈子庄参加,还牵线搭桥将陈子庄的花鸟画等作品推荐给浙江美院的潘天寿、顾坤伯等大家。

在陈子庄儿子陈寿民的记忆中,父亲和任启华“交往频繁,经常切磋,相言甚欢。”他们共同探讨书画理论,一起外出创作,交往密切。陈子庄家环境逼仄,晚年还遭遇系列家庭变故,任启华位于成都人民公园的单身宿舍,就是他最向往的一方净土。“1972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只要他周日有空、我也不出差,他一大早就会到我这里来,一待就是一整天。”任启华说,他们在一起主要是聊艺术创作,两人在绘画见解上非常契合。聊得兴起之时,陈子庄提笔就画,“他这个人艺术功底又非常好,所以出手快得很,一张画一口气画完,真正一气呵成!”

从1972年到1975年,陈子庄在他最年富力强、最富创作激情的时候,为任启华留下140多幅画作精品,并且大多落了相赠的题款。1975年任启华因家庭原因借调回安徽以后,两人依然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陈子庄1976年因心脏病去世前一个半月,还委托学生罗巨白给任启华寄去12幅册页,其中4幅是他在病中仿黄宾虹风格所画。而他生前,任启华听说他心脏不好,还给他找当地名中医开药寄回成都。

一生清贫

他拒了爱家巨款收购藏画的诱惑

任启华从未动过任何出售陈子庄画作的想法,哪怕近年陈子庄半平方尺的画作已拍出六七十万元高价。40余载光阴荏苒,他守护着这批老友的作品,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被系统研究,让更多人认识到陈子庄的价值。

在半个世纪前的四川画坛,任启华也算是“圈里人”。他创作的《夜行秦岭》《落户》等作品,曾相继参加1960年以后由美术工作室主办的四川省历次画展。然而回到安徽宿州老家以后,行囊中多了老友上百幅画作的他为免不必要的麻烦,便隐去自己画家的身份。此后他便守着这批画不要散失,并且不遗余力宣传、推介陈子庄。

现在,陈子庄的作品因为存世只有两千多件,在拍卖市场上一画难求。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的刘国松,曾为求购一幅陈子庄的画多次来蓉。新加坡大收藏家佘金裕,更是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收藏陈子庄画作。

随着收藏界的认可,不是没有人打这批作品的主意。有人劝他卖,他从来一一拒绝。在他看来,陈子庄的这些画都是在谈艺术谈得兴起之时画的,“他画画的时候想的是艺术不是钱,在我这里也绝不要谈到钱,我们从没想过艺术是为钱而画。”

任启华将手上的陈子庄画作装在箱子里,人走到哪就带到哪,剩下的就分别放在安徽、福建等地的女儿、孙子处分散保管。他也早早断绝子孙后辈们的念想,“陈子庄的这批东西我必须要捐给国家,你们不画画,留着没用。当年国家安排我搞这个工作,不是为了拿画卖钱!”

随着年事渐高,任启华开始在中国美术馆、湖北省博物馆等地辗转考察。

中国美术馆,是他考虑捐赠的对象之一。当时,双方谈妥捐赠三幅,但美术馆约他赴京面谈时,任启华舍不得让陈子庄的作品分散而未赴约,捐赠流产。“这些画是成系统的,最能体现陈子庄的绘画理念。要是散失,就不利于人们研究他了。”

还有一家四川企业的老板酷爱收藏,希望能将任启华所藏全部买下。当年了解此次捐赠始末的冷成俊说,老板不仅答应给任启华4000万元成立陈子庄研究基金会,还承诺在北京投资数亿元人民币修建一座陈子庄美术馆,并且保证馆藏陈子庄作品超过300件。但是,在双方就要签订合同之前,任启华的一句“这些画最后还是会捐给国家吧?”否定的回答让捐赠戛然而止。冷成俊苦笑说,“这位老先生太纯粹,他以为这4000万元他不索分文,对方出资修建美术馆,同样只是基于无私的情怀。”

落叶归根

让“陈子庄”回到故乡

任启华最终把捐赠对象选择在四川。他前后花了5年时间“考察”四川博物院,最终在今年完成捐赠。这里,是他曾工作过的第二故乡,是养育和成就陈子庄的地方,也是陈子庄画作未来的“家”。

2013年,任启华回到成都。在流露出捐赠陈子庄画作的意愿时,四川书画界的有识之士热心地推荐了四川博物院。在他们陈述的理由中,四川博物院接受张大千家属捐赠的作品后,成立张大千书画艺术专馆的做法,深深打动了他。在老人看来,对陈子庄的作品进行研究、展示、推广,这才是他捐赠的主要目的。

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至今记得这位面容清癯的老者和他最初的几次见面。“每次都滔滔不绝地给我讲陈子庄艺术的价值,对时代的关照。然后就看我们有哪些研究书画的青年学者,又给他们讲陈子庄的伟大……”那一次接触,任启华表达了捐赠意愿。他真诚地告诉盛建武,“陈子庄的艺术珍品足以代表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和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但是在艺术史上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捐赠我个人可以不要一分钱,但是你们要充分调动研究力量,包括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持之以恒去发掘、整理这座艺术宝藏!”

四川博物院的书画馆藏最为丰厚,也有一批相关学术骨干力量。为表诚意,博物院专门组织研究人员,在当年4月成立“陈子庄艺术研究工作室”,在任启华带领下开展工作。这些年,工作室广泛收集陈子庄研究的各种资料,撰写《陈子庄研究综述》等论文,在任启华收藏精品的基础上出版了《石壶册页精品集》。他们还开始对陈子庄故交、门人的访谈,为出版访谈录做准备。

2017年,任启华在电话里邀请盛建武去宿州。他交给盛建武一封信,正式确认将所藏捐出,“我深知只有博物馆,才是艺术精品的最好归宿”“……通过五年多的反复掂量,我决定将这些艺术珍品全部捐赠给四川博物院。”任启华郑重地告诉盛建武:这些子庄先生作品均是他直接为我本人所作,真实性毋庸置疑。其物主权在我,我的家属及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所有权和支配权。

这批藏品共213件。除了陈子庄的一百多幅画作,还有他的亲笔书信、便条,以及其他著名老一辈巴蜀书画家冯灌父、吴一峰、伍瘦梅、晏济元、周抡园等人的作品。他在几个省之间来回奔波数次,取回寄放在不同地方的藏品,分四次交给博物院。此后,四川博物院请示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库鉴定专家以及民间收藏家、陈子庄学生等,多次反复对藏品进行鉴定,认定均为真迹。专家组成员给出的估值达9710万元,而收藏界的估价远高于此。

1月25日,《情怀――吴凡任启华捐赠陈子庄作品展》在四川博物院揭幕,任启华神态安详,在画作前久久流连。40余载的相依之后,他终于将老友送回了“家”。

盛建武说,展览只是让公众了解陈子庄的第一步。未来,任启华关于陈子庄艺术研究的专著即将出版,而陈子庄作品专馆也将在条件成熟时向公众免费开放。

  • 上一篇:三个家庭跨越上千里 只为一顿成都年夜饭
  • 下一篇:年夜饭露一手 大厨教你做零失误盐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