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现场
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现场
T1、T2航站楼建设进度航拍图(华西集团供图)
T1、T2航站楼建设进度航拍图(华西集团供图)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28日讯(记者 戴璐岭 李慧颖 摄影报道)今日上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主体结构即将全面封顶。记者了解到,T2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整个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完工。
据了解,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构型取意具有成都特色的太阳神鸟。该项目的建成将把成都带入双机场时代。
封顶后的“太阳神鸟”长什么样子?建设过程中有哪些亮点、难点?今日,四川新闻网记者走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设现场,为网友们揭开这座“太阳神鸟”的神秘面纱。
记者了解到,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提前60天完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华西的建设者们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仅在钢筋、模板、混凝土等传统施工重点上大量运用新技术,更是在“绿色施工技术”、“信息化技术”及“检测技术”上着力开拓探索。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楼面跳仓法施工”。项目总工程师段俊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全新的混凝土浇筑方式。
段俊介绍,T2航站楼属于典型的超长超宽单体建筑,东西向最远距离达1.3公里,相当于并排放置30多栋普通商品房,南北向最远距离917米,相当于30个标准篮球场。“在这样的大型建筑中,我们需要把施工区域分成一个个40米见方的’豆腐块’,再按块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每个’豆腐块’称为一个‘仓’。仓与仓之间,需要留一条宽度为0.8到4米宽的凹槽。”项目总工程师段俊告诉记者,这个凹槽在工程上被称为“后浇带”,它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
原来,为了防止混凝土浇筑后裂口变形,传统的工艺是完成“仓”的浇筑后等40-60天,待混凝土充分完成收缩后,再对“后浇带”进行浇筑。那怎样才能尽可能的缩短等候的时间?建设者们通过前期的实验论证,科学的改变混凝土配合比,将常用于地下施工的混凝土“跳仓式施工法”首次用在了地面工程。
“所谓的’跳仓’,指的是仓与仓之间不挨个浇筑,而是像下跳棋一样,间隔浇筑。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直接取消中间的后浇带。完成第1次浇筑后,只需要等待7天便可以进行第2次浇筑,大大的节约了施工时间。”据项目总工程师段俊介绍到。
“目前我们正在将‘楼面跳仓法施工’进行省级工法和省级科技立项。” 据了解,像“楼面跳仓法施工”一样的新工艺、新技术,在T2航站楼的建设过程中比比皆是,例如极大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的BIM技术、实现工地安全绿色管理的“智慧工地”系统、“大铁”顶板混凝土浇筑中使用的现浇叠合浇筑工艺等等。
目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项目已申报多项国家级、省级工程大奖。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