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24日電 本年度立法會財委會最後一次會議,因反對派拉布以亂局告終,多項重要撥款未趕及審議表決。財委會主席陳健波建議修改會議程序,提升議會效率,防止反對派的“不合作運動”。《文匯報》認為,反對派在財委會拉布日益變本加厲,癱瘓議會,阻礙施政,損害市民利益,堵塞議事規則的漏洞實在刻不容緩。修改議事規則並非削弱議員監察政府的權力,而是阻止拉布氾濫失控,讓議會重回正軌,提升議會的議事效率,能夠更有效監督施政,反映真正民意。建制派應作出承擔,迎難而上,合力支持修改議事規則,從制度上根治拉布頑疾,造福香港和市民。
近年財委會淪為反對派狙擊施政的“重災區”,不少無關政治的民生撥款都被反對派“拉死”。去年財委會總共通過88項撥款,今年只通過了29項;去年審議每項撥款的平均時間是2小時,今年增加至近4小時。日前財委會召開本年度最後一次會議,8小時的會議,單審議教育撥款就浪費了7小時;張超雄等人刻意違反議事規則,堅持站立進行會議,導致會議首半小時內兩次暫停;最後一節會議,朱凱仍提出多項毫無意義的臨時動議,又消耗不少會議時間。雖然教育撥款在最後一刻驚險通過,但多項民生撥款被“犧牲”。可見,財委會審議撥款過程舉步維艱,而且每下愈況。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DQ案,激進反對派反撲更激烈,已揚言將“全面開戰”,拉布恐怕無處不在,隨時令整個議會癱瘓。
目前議事規則下的財委會會議程序存有漏洞,成為反對派拉布的利器。例如會議程序37a的原意是在議員表決前,容許議員提一項無須預告的臨時動議進行表決,結果發展到成千上萬項動議,阻礙議案表決;行為不檢的議員被逐出會議後,下一節又可返回,繼續擾亂議會秩序。
議會之所以設置議事規則,目的是兼顧公平和效率,既保障議員充分表達,也保障會議順利進行。在議事規則的保障和約束下,議員有條不紊地充分表達意見,市民和社會上的各種聲音,才能更好地在議會內得到充分反映。但倘若議員利用議事規則漏洞,提出大量無聊、瑣碎、無意義的修訂案和辯論,不但不能監察政府、反映民意、解決問題,反而會大大削弱這些功能,議會的作用不斷減弱,貶損議會形象,激起民意反彈。
因此,陳健波建議修改會議程序37a,限制每個議員就每項撥款只能提出1項無約束力臨時動議;參考立法會大會的做法,不容許行為不檢而被逐離場的議員再出席當日會議。修改議事規則,令議事規則更完善,可以阻止無休止的拉布,規範議員的議事行為;而議員的表達權利不會受影響,相反有利確保議會運作順暢,提升議事效率和質素。
有意見認為,在目前提出修改議事規則,可以預料將引起反對派的強烈反撲。其實建制派什麼時候提出修改議事規則,都會面對反對派的反抗。修改議事規則,從制度上遏制拉布,不是“獨裁霸道”,而是為了廣大市民福祉、立法會乃至特區政府的正常運作想,是保障香港整體利益和長遠穩步發展的必要之舉,建制派不能因為擔心反對派的反撲而“避事”,而應該以大局為重,順應民意,敢於承擔,大膽作為。主流民意一定會支持建制派的正義行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