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商報:解土地不足難題填海造地是好選擇

时间:2017-07-27

  香港新聞網7月27日電 香港《商報》27日發表題為“解土地不足難題填海造地是好選擇”的文章,全文如下:

  不同民調都顯示,房屋問題一直是市民眼中的重中之重,而且也都認同增加樓宇供應的前提是增加土地供應,不過在如何拓地方面,究竟是大規模發展棕地、開發郊野公園,還是大舉填海造地?卻是言人人殊,分歧相當大。港大科斯產權研究中心昨發表報告,認為填海工程是本港增辟新土地的重要及有效方法,建議政府恢復大規模填海增加土地供應,並作長期規劃發展,包括建議將船灣淡水湖用作興建住宅,預計可額外增加1200公頃土地,提供30萬個住宅單位。的確,綜觀各種覓地構想,相較之下,在離島水域填海無疑是可行性最高,影響最低,最易取得社會共識的方案。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市民要想安居樂業,必須權衡輕重,作出抉擇,共同推動大規模拓地可盡快展開。

  本港樓價遠超市民負擔能力,輪候公屋人數及輪候時間不斷增加及延長,居住環境愈住愈細、愈住愈貴,成為民怨的一大源頭。政府近年除大力覓地建屋,加多公屋及上車盤的供應外,亦考慮其他中短期方案,從存量調整入手,例如改劃土地用途、善用空置工廈,以及近日提出的“平租浻房”等,為基層提供住屋,希望能起到即時紓困作用。然而,始終要為長遠開發土地提出方向,只有大規模土地儲備在手,政府才能掌握主動,保障土地住屋供應兼平抑樓市大起大落,長遠走出房屋困局。

  香港三面環海,要補充用地的不足,填海造地是一個好的選擇。過去也有成功的經驗,例如中環、銅鑼灣、沙田等均是填海而成,團結香港基金會曾分析指出,沒有填海,便不會有將軍澳、東湧、大埔、屯門、荃灣、沙田這6個居住了全港近三分之一人口的新市鎮,足見填海造地既滿足發展需要,又改善港人居住環境。近年本港填海因保育意識高漲而停滯,導致土地供應捉襟見肘,考慮重新啟動填海工程有其必要,而香港的地理環境也有這方面的有利條件。

  當然,填海必惹來環保團體的大力反對,不過相較大規模發展棕地、開發郊野公園,填海造地相信阻力較小,進展會更有效率。近年政府在覓地時阻力重重,改劃土地易受地區意見反對,發展棕地則面臨業權處置及各種利益糾葛,耗費大量時間,更隨時釀成政治挑戰,例如橫洲事件出現的所謂“官商鄉黑”聯想,為發展添上不確定因素。填海造地則業權全屬政府,沒有复雜的收地補償和安置問題,不影響原有居民,絕對不會出現類似的反對,可以確保穩定供應土地,發展規劃有較大彈性,土地的使用效率高,亦能提供更多房屋供應。

  團結香港基金估計,本港未來30年的總房屋需求逾126萬個單位,涉及要增加逾9000公頃土地。面對缺地困局,社會各界應該打開思路,看看大型填海能否有助解決問題,進而平心靜氣探討,如何提供環境補償,在保育與發展中取得平衡,而不要一開始就否定。畢竟住屋是生活必須,青年人要成家立室,新來港人士要安居樂業,本港要有足夠發展空間,實不能讓缺地愈益嚴重,拖累香港未來。

  香港商報評論員周武輝

  • 上一篇:大公報:"割地""租界"是最惡毒的謊言
  • 下一篇:文匯報:“一地兩檢”體現法律與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