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频现亏损

时间:2020-06-16 11:10:00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近期,由于理财产品净值下跌,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站上了风口浪尖。

在某投诉平台上,一位用户投诉称,他购买了某银行90天、180天、270天成长理财产品,合计约380万元,然而不到两个月,连本带利亏损3万元,有时甚至一天亏7000元。另一位用户则称,他在某银行买了15万元90天成长理财产品和98天理财产品,6月2日开始起息,过了4天后一看,本金竟然少了600多元。他马上打电话要求退出,但该银行回复说到期才能退出,“还有3个月,这样下去得亏多少钱?”这位客户说。

记者查询发现,截至6月10日,平安银行90天成长产品近1月年化收益率为-7.17%,而近3月其年化收益率为1.01%。

不止平安银行,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理财的净值一度跌破本金,包括工银理财、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中信理财等机构的20余只银行理财产品的最新份额净值低于1,其中绝大多数为刚成立不久的固收类理财产品。

招商银行APP信息显示,其平台上发售的“代销季季开1号”近1月年化为-4.42%。另一只“季季开2号”成立以来年化-0.63%,也是浮亏状态。“工银理财·全球轮动固定收益类封闭净值型产品”中的“19GS8113”“19GS8114”,至6月8日份额净值分别为0.9772、0.9594,也跌破本金。中信银行代销的“中信理财之慧赢成长同行两年开1号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成立于今年4月2日,至5月29日净值是0.9988。

“都是投向债券等固定收益类的净值型产品,怎么会亏成这样呢?”这是大多数投资者的共同疑惑。

普益标准副总经理陈新春告诉记者,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一般采用市值法和成本法进行估值。资管新规施行之后,银行理财开启净值化转型,将估值方式从原来的摊余成本法切换到市值法。“采用市值法,将直接根据底层资产价格表现计入产品净值,若底层资产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反映在产品层面,其单位净值变化就大。”陈新春说,比如近期债券市场总体下行,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按市值法估值,债券类理财产品的净值下跌幅度就大,甚至会产生负收益,于是就有了这一波浮亏事件。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以来,债券市场出现了持续的震荡调整。截至6月7日,有数据可查的3240只债券基金中,近1个月回报为正向收益或0的仅有261只,约92%的债券基金出现了亏损。其中,中长期纯债基金中还有多只产品净值下跌10%以上。

“银行理财出现回撤比较明显的是纯债类产品,主要是由于近期债市调整,影响最大的是4月份发行的产品。”某银行理财子公司固收投资部门负责人表示,纯债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包括两部分——票息收益、资本利得收益。债市震荡导致资本利得收益减少,票息的弥补还暂未赶上资本利得的损失,所以出现较大波动。

那么,低风险理财产品还能买吗?上述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债市已经调整到位,对后市持谨慎乐观态度,债券类理财目前仍是有配置价值的。陈新春也提醒投资者,只要不立即赎回,短期账面的负收益并不代表实际的负收益。债券价格有涨有跌,最终市场价格会向内在价值回归。财经评论人周俊生也认为,浮亏只是暂时的现象,随着地方债扩容,特别是随着经济好转预期的升温,债市进一步下跌的风险在减小,纯债类理财产品仍是值得投资者配置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

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很长时间里,银行理财给人一种保本保收益的感觉,但资管新规施行后,新产品不得再承诺保本保收益。对于纯债净值型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现象,部分客户甚至分支机构的营销人员可能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针对理财产品特别是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投资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陈新春看来,虽然打破刚性兑付是政策要求,是必然趋势,但站在客户的角度,需要给客户纠正“净值型产品就一定会亏损”的观念,让客户理解打破刚性兑付其实是摆脱了银行赚差价,银行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客户能够分享更多产品的超额收益。并且,通过长期投资能够平滑净值波动,客户能长期收获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红利。同时,语言务必易于理解,在跟客户沟通过程中不要堆砌术语,要多采用贴近生活的比喻,要让客户更容易理解。

  • 上一篇:湖北今年将给四成电梯上保险
  • 下一篇:直播淘“保”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