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经济民生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

时间:2019-11-02 17:45: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破解“三农”问题,最终使农业高度发达、农村更加美丽宜居、农民更加富裕幸福。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离不开“人才支撑”,引进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只有这些人才到位了,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打好“人才”基础。乡村要振兴,乡土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利用好这些生于农村、长在农村,至今仍身居农村,手拿绝活的乡土人才,真正将其培养成能工巧匠,使农村处处充满“工匠精神”,让乡土活力再现,让乡村生产生活更丰富多彩,让乡村振兴更有希望。一言以蔽之,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土人才。

一、完善挂村定点服务机制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才能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完善挂村干部管理机制。

干部挂村,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但也存在有流于形式、走过场,导致所在单位和所挂村“两边黑”及对村的基本情况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现象。为此,加大对挂村干部的管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让他们真正履行责任,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挖掘群众。严格规范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管理。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是传播惠民政策“小喇叭”和帮扶贫困人口干事创业的“好助手”,他们扎根在村,吃住在村,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是群众最熟悉的人。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是各级党委、政府在村发现乡土人才的“放大镜”,直接有效扩宽了挖掘的视野。

二、建立专业技术培养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乡土人才开发作为推进本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提高了乡土人才素质,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人才振兴”说到底是亿万农民素质提升的一次重大变革。要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以点带面,引领“乡村振兴”快速推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夹信子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大批农业技术骨干常年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他们创造了富硒水稻、毛葱、大蒜、平贝等一个又一个“夹信子农业”品牌,夹信子农业的辉煌离不开这些乡土人才的支撑。目前这些“人才”多数处于“各自为战”状态,缺乏统一的领导、科学分工,虽然也有自发成立的合作社、协会,但要么缺资金,要么缺信息,要么缺平台,很难形成“规模优势”。当前各级党委、政府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人才聚集起来,把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团队”,加强对他们的引领和指导。同时,在资金、信息、技术上给予扶持。要坚持“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把外地的技术“引进来”、经验学回来。如果条件允许,要选送一批乡村人才到专业院校培养,培训期可以是几个月或一年以上,真正培养一批我们自己的农业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乡土人才“燎原之势”。

三、建立健全长效跟踪机制

众所周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单靠本地“乡土人才”显然不够,必须坚持自我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原则,充分用好政府政策、引人机制。首先,吸引家乡人返乡创业,让他们看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其次,引进外地高层次人才,补齐本地人才“短板”。要识才用才、惜才爱才,对引进的人才,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爱护,要为专业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精准服务,更要为他们搭建发挥才能才智的平台,给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再次,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乡土人才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后续的跟踪。如此,才能确保人才培育成果“不走偏”“不跑调”。在乡土人才的挖掘、培育,还应该注重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推广,以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可度。针对发展效果好的乡土人才,发展成为村级后备干部,促使从“单飞鸟”到“领头雁”转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核心也在人才。要结合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鼓励人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多“走出去”开阔视野,多了解发达地区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互联网+农业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闯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来。要努力培养人才,积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真正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黑龙江省宝清县夹信子镇政府 马吉成 李召福)

  • 上一篇: 黑龙江省宝清县夹信子镇16个行政村率先实现“一肩挑”
  • 下一篇: 振兴乡村,科技扶贫党旗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