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经济民生

振兴乡村,科技扶贫党旗飘

时间:2019-11-02 17:45:08

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四川三台县王家堰的村民说:李晓川书记就象孙猴子一样,金点子多、见效多。不到四年时间,身份就从振兴乡村投资人变成精准脱贫领路人,从地方水电国企干部变成村干部,最后直接从城里人变成了乡里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即使身份和角色可以一变再变,但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方向、为村民服务的初心和振兴王家堰的信心从来没有变。这些年“奕川水产养殖”投身精准扶贫、全面小康,抓好王家堰村的建设、发展,对于他来讲:“三变三不变”的风雨让他刻骨铭心、难于忘怀。

地点转变:不变的是共同致富

在2015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对李晓川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双乐乡王家堰村支部书记王宗富主动联系李晓川,他了解到老李在前锋镇建成了全川首家工厂化泥鳅育苗基地,泥鳅种苗销往江苏、河南等地,不但自己能赚钱,周围老百姓来打工学技术也走上了致富路。双乐乡现在划入绵阳市农村综改区核心区,有党政重视支持和政策扶持,一直苦于找不到资金、项目,特意邀请老李到王家堰考察,看能不能发展泥鳅。当时的王家堰,农田水

利基础设施落后,传统农业基本还是靠天吃饭。看到这里淳朴的老百姓和原生态的山山水水,作为农民的儿子,老李强烈感觉到自己有责任、义务带领这方老百姓共同致富。2016年1月19日,李晓川在王家堰成立了三台县奕川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160余万元,流转土地125亩搞泥鳅养殖。当年由于农水设施毁缺老化和技术管理等问题,不仅没赢利,反而亏了70多万元。但老李咬牙坚持,“可以亏自己但不能亏群众”,然后老李说服妻子

取出家里的存款兑现了乡亲们的保底分红和务工报酬,坚定了农村群众发展泥鳅产业的信心和跟着老李干的决心。随后,中央、省级小农水项目在县水务局的支持下在王家堰落地建成运行。2017年春节,王家堰人均纯收入增至8800余元,增幅达18.6%。全村63户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23户贫困户修建了新房,过上了房前鸟语花香,屋后绿树成行,室内整洁卫生的幸福生活。

不忘初心兴水利、牢记使命惠民生。争当党中央“三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李晓川说:最艰苦的第一年,总是以信念来自勉,到了王家堰,就不再看收益、回报的产业投资人,真正成为一个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路人。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水利水电人要做的不再是小家致富的家事,而是带领农民朋友共同致富的大事!

角色转变:不变的是民生初心

到双乐乡王家堰村的第二年,通过县委的“百人计划”,李晓川成为王家堰村的支部副书记。角色的转变促成老李从地方水电国企干部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又多了一份教育、引领的责任。那年,老李抓了两件事儿,第一件是探索建立新型利益链接机制让群众长久受益。简单的土地流转群众仅能得到少量的转租经费,并不能享受渔业水产合作社不断成长带来的红利。通过土地入股让村民成为股东参与合作社分红,让群众从打工仔变成经济合伙人,既能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更能保证在大家在产业发展中的长远收益,这才是共同富裕的长久之计。2017年,奕川水产合作社在当地建起了37口泥鳅养殖塘,发动118户村民入股,其中贫困户63户。合作社的收益按照“合作社、未脱贫农户、已脱农户、村集体”“6:2:1:1”的比例进行分配,合作社建立起6211利益链接模式,当年拿出77万元用于股民分红和劳务支出。2017年残疾贫困户实现二次分红每人达到500元,贫困户每人分红387元,村民在合作社的年均收入达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达5.4万元。第二件就是加强村民对党组织的认可认同。在带领农村群众致富的这些年,有时会发现明明是有利于大家的好事,但总有少数村民不支持,甚至唱反调、打破锣。有村民拒交清洁费、刚修好的垃圾池第二天就被撬坏了,还有村民因为村务、财务不公开,总觉得这里面有猫腻信不过村支部。特别是前年腊月24,因为建设移动发射塔的材料费和民工工资没兑现,村民蒋某带头锁了村委会大门。针对这些问题,老李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每天晚上逐户去拜访村民,了解大伙的家庭情况、对村两委的意见和发展产业的意愿。接下来,便拟定了王家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每天村干部在村委会轮流值班接待群众;严禁村干部中午饮酒;严禁村干部优亲厚友。八项注意:民生事项要公开、村民议事要坚持、收入支出要入账、账务每季要公示、村民困难要知晓、合理诉求要落实、吃拿卡要不能干、损公肥私要禁止),经村两委和农民群众大会讨论,现在成了管理约束村干部和教育引导群众的硬杠子。村民王子江现年84岁,3个儿子在一年内相继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境十分凄凉。昨年腊月29的晚上,老李提着米面油鱼和肉上门看他并陪他过年。为了让老人家晚年生活有保障,又把他60多岁的大儿媳妇吸纳到合作社务工并安排较轻的工种,保证她有时间和收入来照顾老人家。村民蒋昌礼长年瘫痪蛮不讲理,又按规定给他评了一级残疾,解决了护理补助,合作社还每年给蒋家分红,现在逢人都说村支部好、合作社好!

身份转变:不变的是振兴乡村

在2018年2月11日,这是老李很难忘的日子,他以新乡贤的身份加入到王家堰村,双乐乡党委政府为李晓川举行了隆重的入村仪式,从那一天开始,他便从一个“城里人”变成一个彻底的“村里人”。双乐乡党委书记谢进甫郑重地对他说:乡贤入村后,就是王家堰的一员,和村民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过去老李一直是以投资人、下派干部的视角来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成为新乡贤后,王家堰已成为李晓川的第二个家,村民已然成为他的亲人,因而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以振兴新家园为己任。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老李与村两委和村民们已议定要搞好四大建设,一是以村两委班子为中心的素质能力提升建设。李晓川充分利用身份和资源优势,帮助村两委成员从兼职的村干部变成职业经理人,提高他们做群众工作和发展产业的能力水平。以“奕川水产养殖”合作社的名义引进大学生到村里工作,拓宽后备村干部来源,引进更多人才回到农村、参与乡村振兴。二是以全川美丽渔村为特色打造生态水产基地。持续改善土壤和水质结构,深化提高“稻、鳅、鱼”生态养殖模式,在去年取得国家有机转换证书的基础上,为乡村生态水产可持续发展取得入场券。

同时,在6211利益链接机制的基础上加入土地股份541分红模式,保障水产合作社给村民分红不少于80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三是以“稻鳅香”品牌为龙头打造全产业链。与中国绿岛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泥鳅干、片、汤等半成品和成品生产线,把稻鳅养殖的一元种养结构打造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实现年加工400吨,吸纳周边更多村民打工就业,打造三台村庄食品出口第一家。四是塑造核心价值筑牢乡村文化。建立王家堰“道德银行”,在村民文化广场安装大型显示屏,由水产合作社提供奖金、奖品,通过细化考评、严格评定、及时兑换奖惩守法之星、卫生之星、致富之星、爱亲之星、移风易俗之星,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营造好风气。

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这些年“奕川水产养殖”以农业科技人才为主体、以农村科技成果为纽带,不断壮大“稻鳅香”渔业经济,让基层农民朋友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水利水电人李晓川就是这样秉持初心,在农水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行动中彰显出了新的更大作为!(谢勇)

  • 上一篇: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
  • 下一篇: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 新疆“四史”主题巡展走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