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
春节后股市的喧闹,让还想在债牛行情中静静赚点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头脑开始发热。“这或许是一波不错的赚钱行情。”其实,不论是基金公司还是基民,近段时间很多人开始调整节奏,将配置重点向股市倾斜,不少刚刚完成的看空上半年A股行情的投研观点也弃之如敝履。
股市不断走高,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台阶。不少基金公司销售上的重点正从此前的债券基金转向偏股基金:偏股基金产品推出的定投和费率优惠、增加代销机构等现象明显超过了固收基金,获客资源较多的证券公司也成为偏股基金争夺客户的重要阵地。
记者从基金一线销售市场了解到,股市上涨让偏股基金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有的公司旗下偏股基金全线净申购,有的公司日申赎体量从百万级增长至千万级;去年业绩优异的基金规模出现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这让长期坚守股市投资的基金经理收获了不小的惊喜。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偏股基金日趋“火爆”,但目前市场也是以存量基金持续营销为主,新基金发行计划略显不足。
这个现象背后的一个原因是,不少基金公司年初时做好了继续看好债牛的观点,申报的新基金也以债券型为主,也就是说基金公司并没有权益产品的储备。股市突然大涨,而不少公募是两手攥空拳。更有一些以固收业务见长的公司,被批文“绑架”,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发行债券基金,但是,银行、保险等机构资金已不再买账,一批货基、纯债、二级债基被大额赎回。
与基金公司产品布局滞后相对应,投资者对收益率的追逐更加迫切:去年股市持续调整,投资者追求可以保本的产品,货基、短债基金成为基民理财“香饽饽”,货基规模震荡走高、短债基金“爆款”频出,引发避险资金的追捧。
然而,今年股市的快速上涨让不少基民坐不住了,货基、短债基金的收益率已经不能让他们满足,他们开始寻找更高收益的基金,有的去咨询分级基金,有的看上科创板概念指基,有的想在飙涨的券商ETF中“分一杯羹”……
上海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经理介绍,他在一场交流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基民,他一个月在偏债混合基金中收获了7%的收益,于是盘算着希望每个月都能赚到7%,一年下来就可以拿到80%的回报。
部分投资者头脑开始发热,但不少公募基金仍能保持冷静。经济基本面是否企稳回升,上市公司业绩有没有根本改善,商誉减值、大股东减持……市场情绪在快速回暖,但没有业绩支撑的股价抬升会演化成新一轮的“博傻”,还是出现估值泡沫,对这些基金经理不能不担心。
资本逐利是资本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的驱动力,但在快速升温的偏股基金投资热潮中,基民更应该理性看待自己的资产配置需求和理财目标。正如上海那位市场部总经理所言,同一个基金投资者,去年能获得货币基金的保本收益就已经很满足,今年则要求跟上指数甚至找杠杆超越指数表现。投资者变化的风险偏好应该注意匹配自己的资产配置规划和目标,适应自己的投资体系,做好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才不至于在波浪起伏的资本市场中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