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基金消息 3月26日,公募基金开始陆续披露2018年年报。2018年浙商基金营业收入9315.22万元,较2017年(营收为1.64亿元)同期减少43.27%;净利润为-2134.75万元,较2017年(净利润为978.35万元)同期下滑318.2%。
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浙商基金旗下共有16只基金产品,管理规模213.6亿元,旗下货币市场基金规模97.92亿元。非货币基金规模115.69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104.48亿元,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合计仅11.21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正式成立,是一家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注册地为浙江省杭州市。 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东为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养生堂有限公司、浙江浙大网新(600797)集团有限公司。浙商基金成立之后几年都没有摆脱亏损的局面,直到2015年原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回归公募,履新浙商基金董事长一职,正是在肖风掌舵后,浙商基金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盈利水平上都得到了显著增长,2017年一季度末浙商基金管理规模达到609.66亿元,规模排名也从2016年末的78名跃升至2017年一季度末的37名。
不过,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浙商基金的规模增长大多依赖委外产品。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浙商基金的跨越增长出现在2017年第一季度。2016年底,其资产规模还是114.64亿元,到了2017年一季度末,就暴涨到了609.66亿元,而浙商基金旗下浙商日添金货币B份额基金份额2017年一季度暴增451.53亿份,季度末规模达到453.53亿元,而该基金认购户数为546户,认购资金刚过2亿元投资门槛,年中报数据显示,该基金机构投资者比例高达100%,疑似委外定制基金,此外,清一色机构投资者的浙商“惠裕”、“惠享”、“惠丰”、“惠南” 纯债基金也分别获得10.28亿份、5.76亿份、4.99亿份、4.96亿份的基金份额增量。
成也委外,败也委外。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曾表示,依赖机构委外的中小基金公司,具有“产品线匮乏、权益类投研能力欠缺、投资者结构单一、基金规模不稳定”的特点,一旦遭遇市场“黑天鹅事件”,流动性风险不容小觑。
在监管发布委外新规后,委外业务被全面收紧。受此影响,浙商基金规模开始大幅下滑,2017年3季度规模下降109.34亿,降幅18.83%,2017年4季度规模下降104.67亿,降幅22.21%,2018年4季度规模下降75.36亿,降幅更是高达26.08%。
浙商基金通过委外资金获得资产规模还是盈利水平显著增长后,公司权益类基金完全变成了陪衬,截至2018年底,浙商基金仅有1只股票型基金和5只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合计仅11.21亿元,较2017年同比减少9.99亿,降幅高达47%。浙商基金权益类基金规模降幅如此之大,也与其自身业绩不佳有关。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浙商基金旗下6只权益类基金2018年净值全部下跌,无一增长,其中浙商聚潮灵活配置净值下跌31.11%,同类排名1993/2167,浙商沪深300指数增强净值下跌27.02%,同类排名61/86,浙商聚潮净值下跌23.39%,同类排名1522/2167,浙商新思维混合净值下跌15.49%,浙商大数据智选消费净值下跌14.07%,浙商全景消费净值下跌12.90%。
浙商基金净利润的亏损,不仅仅是受到委外业务的影响,或许还和监管层的2项处罚有关。
2018年1月3日,浙江证监局披露了2份处罚决定书,处罚的对象都指向了同一家基金公司:浙商基金。浙江证监局要求浙商基金严格对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并于2018年2月28日前向提交整改报告。整改期限为3个月,期间暂停受理及审核其公募基金产品注册申请。决定书显示,浙商基金作为“浙商聚潮新思维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在基金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信息管理及保密等内控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二是未审慎办理基金申购赎回业务。浙商基金因违反《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04号)第十五条等有关规定,被罚停发新基金3个月。
同时,浙江证监局公布了《关于对李志惠、沈阳、袁金枝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浙江证监局认为:“李志惠作为时任(浙商基金)公司总经理、沈阳作为时任公司分管市场销售业务的副总经理,对公司存在的上述违规行为负有重要管理责任,袁金枝作为销售人员负有直接责任。”
而早在2017年10月,浙商基金就发布公告称,李志惠因个人原因在10月27日就已经从浙商基金总经理职务上离任。2018年8月23日,沈阳也因个人原因离任浙商基金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