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货币基金:
一季度基金规模小幅增长,但收益率有所下滑,收益率下滑主要由于同业存单和同业存款利率下行;资产配置上,货币基金降久期、降杠杆。
短期理财基金:
严监管叠加收益率下行导致短期理财基金规模进一步下降;资产配置上,短期理财基金降久期、降杠杆。
关注货币基金的转型:
(1) 在摊余成本法货基严监管的情况下,浮动净值型/市值型货基有望试点;
(2) 短期理财基金转型进程有所放缓,市场保持观望。摊余成本法下的定开债基或成新增长点。
2019年货币基金一季报已披露完毕,本文进行简要点评。Wind将短期理财基金也归为货币市场基金,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货币基金均指传统的货币基金。此外,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基金规模均指代基金份额规模。
传统货币基金
1.1. 规模小幅增长,收益率下滑
货币基金规模小幅增长。截至2019年一季度,传统货币基金份额为7.78万亿份,较上一季度增长1556亿份。
货基增速缓慢,叠加债基规模扩张,货币基金规模占比继续下滑至60.49%。
从货币基金数量来看,不论是传统货基还是短期理财基金均未有新基金发行,随着部分基金进入清盘基金数量甚至进一步减少。
投资者偏好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经历了去年四季度规模的大幅萎缩,货币基金规模在今年一季度有所提升;另外投资者延续了对债券型基金的偏好,一季度债券型基金规模仍保持较大幅度增长,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季度总体基金规模的绝大部分增量(股票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均有小幅下降)。
具体而言,一季度债券型基金增量主要来自于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债基,两者相比去年四季度分别增长1069亿份和517亿份。
此外,银行类货币产品也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就如我们团队前期报告《银行理财发生了哪些变化?》、《银行理财转型重点布局哪些产品?》、《银行版货币基金来了》、《银行类货基将构成长期竞争压力》等所指出,银行类货币产品同样使用摊余成本法,同时久期、投资范围和杠杆方面的约束较少,在收益率上有较大的优势。随着一季度市场利率的下行银行类货币产品的相对吸引力大大增强,银行类货币产品规模快速增长,个别产品甚至已达到2000亿。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一季度股票、混合型基金份额均有所下降,考虑到一季度股票、混合型基金数量分别净增加37、53只,这说明赎回规模较大。不过,由于一季度权益市场大幅走强,因此即使在份额降低的情况下,股票、混合型基金的资产净值相比2018年四季度仍保持大幅增长,分别增长20.37%和16.65%。
货币市场利率走低,货基收益率继续下行。同业存款、同业存单和买入返售(逆回购)是货币基金的主要配置资产,一季度合计占比为88.73%。2018年年底跨年时资金面较为紧张,资金利率出现较大幅度跃升,但随着跨年结束以及1月份央行降准和大额逆回购操作,春节期间资金利率维持较低水平。2、3月份中下旬资金利率有所上行,但跨月/季后均迅速回落。
受到1月份降准和大额逆回购操作的影响,一季度同业存款利率维持在低位,同业存单利率则明显走低,两者带动货币基金收益率整体下行。
一季度债券基金收益率远高于货基,货基规模仍保持小幅增长,显示出投资者对于货基(流动性、稳定性等特性)仍然有较强的偏好。
1.2. 资产配置:降杠杆,降久期
从整体资产配置情况来看,一季度货币基金减持债券类资产,增持其他资产。
货币基金降杠杆。2019年一季度货币基金杠杆有所下降,从去年四季度的106.2%降至105.5%。并且从资产总额和资产净值的差额来看,货币基金整体在主动降杠杆。
货币基金降久期。货币基金加权平均期限的中位数由去年四季度的72天下降至63天,货币基金大幅增持短期资产(主要是30天以内,品种主要为买入返售),减持中长期资产。
货币基金降低久期可能受到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一季度基本面数据改善,市场对未来利率上行的担忧加大;
(2)一季度权益市场大涨,货币基金需要保持相对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可能的大规模赎回风险。
具体到资产配置上,今年一季度货币基金大幅减持债券型资产,特别是同业存单,银行存款、国债、中票和短融的持仓占比则略有下滑;货基增持幅度较大的则是买入返售,金融债和企业债持仓比重略有提升。
短期理财基金
2.1. 短期理财规模进一步降低
短期理财基金份额为5482亿份,较上一季度减少484亿份。
短期理财基金由于监管趋严,去年三季度规模已停止增长,到今年一季度规模进一步下降。除了严监管暂停申购之外,收益率的大幅走低也是短期理财基金规模缩水的重要因素。
2.2. 资产配置:降杠杆,降久期
一季度短期理财基金大类资产配置与去年四季度基本相同,债券和现金持仓比例均小幅下滑1个百分点,其他资产比例小幅提升。
短期理财基金杠杆出现回落,由去年四季度的110.8%小幅下降至109.9%。资产总值与资产净值的差额有所缩小,说明杠杆降低更多的是基金的主动行为。
短期理财基金久期开始回落。一季度短期理财基金久期出现回落,加权平均期限的中位数由去年四季度的116天大幅下降至100天。与货币基金类似,久期的降低主要是因为货币基金大幅增持短期资产(主要是60天以内),60天以上的中长期资产的持仓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120-397天的长期资产占比下滑比重最大。与货币基金类似,短期理财基金的久期降低可能与利率上行担忧以及应对可能的赎回有关。
具体到资产配置上,今年一季度短期理财基金整体资产配置结构维持平稳,减持幅度较大的是同业存单和金融债,增持幅度最大的是买入返售和短融;国债、企业债、中票、ABS和银行存款的持仓比重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关注传统货基和短期理财基金的转型
3.1. 浮动净值型/市值型货基有望试点
传统的货币基金基本都采用摊余成本法,摊余成本法是货基实现T+0快速赎回的重要制度基础。净值法下由于需要计算赎回份额的当日单位净值,因此一般是T+1赎回。同时,摊余成本法计价由于忽略了市场波动,使货币基金演变成事实上的保本型。
2018年一季度之前货币基金规模快速扩张,并且其类刚兑、T+0等特征实际上隐含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为了防范潜在的风险,监管层加强了对货币基金的监管,并且对摊余成本法货基进行了较多的限制:
(1)流动性管理规定打破定制类货币基金的刚兑属性
2017年10月实施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要求,如果需要采用摊余成本法,基金资产必须保持更高的流动性。同时,该规定也要求摊余成本法货基规模也与风险准备金数量挂钩,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的货币基金规模应限制在风险准备金数量的200倍以内。
(2)传统摊余成本法下的新货基成立申请均未获批
《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之后,2018年以来传统摊余成本法的新货基成立申请均未获批,显示了管理层对于摊余成本法货基转型的重视。
在传统摊余成本法货币监管趋严的情况下,浮动净值型/市值型货基转型有望成为货基转型的方向。
根据4月15日《证券时报》的报道:“备受行业关注的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或迎来破局。近日,监管层召集部分基金公司举行关于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的研讨会。业内也传出针对此类基金的内部试点指引,对基金的认购门槛及基金经理等提出了要求。”监管层此行为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并且,根据2019年4月证监会最新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简易程序2018)》显示,2018年1月以来共有35只浮动净值型/市值型货基进行申报,绝大部分已经取得第一次反馈意见。
3.2. 短期理财基金转型进程有所放缓,摊余成本法下的定开债基或成新增长点
2018年7月监管层下发《关于规范理财债券基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动短期理财债券基金整改和转型。《通知》中将理财基金分为固定组合类和非固定组合类,前者向定开债基整改,符合条件仍可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后者向短期开放式债券型基金整改,且仅能采用市值法计量。
受到《通知》影响,去年三、四季度申请转型的短期理财基金数量共有8支,但今年一季度申请转型的基金数量明显较之前明显减少,仅有1支,说明更多的短期理财基金仍在保持观望,转型进程有所放缓。
不过,考虑到2019年3月18日首支符合《通知》规定的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南方基金恒庆一年定开债基)获批,且固定组合类定开债基是目前新成立公募基金中为数不多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的类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短期理财基金向摊余成本法下的定开债基转型(更多投资者仍偏好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的基金,因为其波动相比于采用市值法计量的更小)。
风险提示
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市场利率走势超预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固收彬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