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吴君
在变幻莫测的投资市场里,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张一甫表示自己不愿意做太多预测,而是以应对为主。去年他管理的上投摩根医疗健康基金凭借超越基准18%的业绩,问鼎2018年股基收益冠军。
生物医药科班出身,张一甫拥有丰富生物医药投研经验,兼具大类资产配置与个股挖掘能力。在他看来,医药行业在经历政策洗牌后,未来创新药服务链投资机会更大。
关注港股上市的
生物医药公司
今年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反弹强劲,年初至今涨幅超过30%,A股市场医药板块再度活跃。业内普遍认为“4+7”带量采购政策将对医药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未来医药股走势并不明朗。
张一甫坦言,去年支持创新药、打击仿制药的各种医药政策环环相扣,中国医药(600056)监管导向很明确,将重新定义未来的产业格局和竞争要素,而A股有相当一部分公司不符合竞争要求。“今年3月开始实行带量采购政策,下半年影响可能会很大,导致医药企业今年业绩不好判断。但医药行业不同领域差别很大,专科原料药状况比较好,同时国内一大批消费属性的医药公司,市场宽度不好预测,因为中国消费市场很大。”
当前在投资上,张一甫表示,药品作为整个医药行业大的购买方,地位不会调整,但是从1年-3年内看新政给药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比较大,多于对创新药的支持。“我们的思路首先是在药品方面的配置比原来比重有所下降,再者是把选股方向全部放到受益新政的部分,比如港交所上市的、没有利润的生物医药公司,不买仿制药;同时,投资创新药服务链,从生产端到临床研究的外包商,再到原料药中间体配套供应的公司。”
张一甫比较看好去年港交所新政后上市的这批生物医药公司。“因为港股上市的这批企业很有前景,大多数成立于2009年、2010年,当时中国医保刚完成迅速覆盖,有一批早年出国、在海外大药企当首席科学家的海归,看到医保覆盖的巨大人口基数,决心回国创业,通过8年-10年的努力完成产品上市,并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最近几年预计会有30家、50家公司会陆续上市。他们主要受益于政策环境的成熟。”
但他也表示,一方面,现在港股生物医药公司估值较贵,不着急建仓,可以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因为港股弹性很大,涨跌都很快,不需要做激进操作;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的所有价格判断是基于已看到的状况,因此需要跟踪增量的变化,做一些应对操作。“这个时点,香港这批生物医药公司估值比较贵,在投资上会比较谨慎,因为香港市场贝塔比较大,其投资者结构大部分是欧洲和美国的资金,对香港流动性影响大,如果全球出现风险事件的话,会反映到港股,而且中国自身的经济动能也会影响港股。”
投资应对比预判更重要
关注生意形成模式
张一甫是生物专业科班出身,2010年毕业后先去卖方做医药研究,2015年进入上投摩根从研究员开始,2017年担任基金经理管产品,目前管理上投摩根医疗健康、上投摩根成长先锋(378010)等基金。
他坦言自己的投资理念比较关注生意本身的形成模式,最朴素的定价是其能为股东创造怎么样的现金回报。根据企业生意的不同,找到这些关键假设和股价之间怎么映射,资产的价格和经营的变化怎么运算。
在投资上他比较务实,不太愿意做预判,而是以应对为主。他认为对学理和科学判断做预测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比如创新药看起来很有前景,但是能不能成功需要看证据,而不是凭空想象,“投资计算风险收益比,没有把握的机会不参与。我们现在一般要看到创新药的二期、三期临床数据才敢介入投资。”
关于今年的市场,张一甫表示,年初市场没有太多证据就先涨了,到3月才陆续能看到,经济向上扩张,消费扩展,不管是社融、企业盈利等数据都在好转,变成自我实现;同时,今年信用扩张导致市场风险偏好慢慢抬升。“下半年市场会不会变得更好,现在不好预测,维持中性判断。只能说中间有一部分公司有超额收益,到3月-5月开工旺季,经济数据更有指向性,说明预测的真假,可能有些行业就不太行了,有些行业有好的延展性,目前价格不是很贵,比如新能源中游做电池,如果今年补贴退坡后,三季度发现新能源汽车消费稳定,那么价格是合适的;医药行业也有细分的分化,专科原料药价格不算高,而且经营趋势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