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张莉
科创板渐行渐近,不少被网下打新门槛拒之门外的私募机构纷纷借道公募产品布局,以打新策略为主的公募“壳”基金成为抢手货。
6月8日晚间,上交所科创板自律委发布首份行业倡议,建议网下打新市值门槛提升至6000万,并抽取6类长线资金对象10%账户锁定半年等。
业内分析指出,这份具备窗口指导意义的行业倡议实际上会限制一批短期交易账户进场,不少借道公募曲线打新的资金受到冲击,打新产品收益不确定性随之提升。
通道打新收益难定
随着打新规则日渐明晰,作为A类投资者的公募基金在打新市场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不少无法直接参与打新的私募基金欲借助公募产品的通道实现布局科创板、获取丰厚打新收益的目标。
多家私募机构接受采访时表示,计划通过认购中小规模的公募基金产品来分享科创板的红利收益。另有公募基金人士透露,目前已经将一批存量的迷你基金转型为科创板打新基金产品,吸引类似私募等机构资金的进场。一时之间,借道公募产品曲线打新成为行业热潮。
不过,在最新发布的科创板自律委行业倡议中,网下打新环节中持仓市值门槛提升至6000万元,这项规定的明确也被视为约束过多打新账户进场的有效手段,专门为科创板打新收益定制的通道类公募产品,吸引力可能降低。
据某中型公募基金市场部负责人表示,持仓门槛的调整可能会降低打新公募产品的综合收益预期,一定程度上降低部分想通过打新交易短期获取丰厚收益的私募机构进场参与的兴趣。“此前公募很多打新产品的设计,往往是以打新底仓2000万以内叠加8000万以上的固收策略,来优化打新收益吸引机构资金,预期收益在10%以上。但根据新规,底仓规模要调整,预期的收益率也会下调。”
一位私募研究总监表示,想要参与科创板网下打新的机构预期前期的收益率会非常高,看中的就是打新的确定性收益。如果这部分确定性收益被摊薄,参与公募产品的间接成本增加,高弹性收益的吸引力降低,私募参与公募产品打新也会变得更加谨慎。
不过,门槛的提高也不能直接理解为公募产品打新收益的下滑。据上述公募人士分析,门槛提高,部分打新账户被限制在外,加上政策逐步向机构投资者倾斜,网下配售的比例也在提高,以及前期超额配售权限制简化上市流程,实际上都间接会增加A类账户的中签率。“从市场了解的情况看,实际符合条件的C类账户不到500个,而A类账户可能超过1800个,这意味着以公募产品为主的A类账户可能将成为此轮打新的主要参与者。”
逢新必打或难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自律委提出的行业倡议中还新增了和以往主板打新不同的规定,“通过摇号方式抽取六类中长线资金对象中10%的账户,中签账户的管理人承诺锁定中签账户获配股份,持有期限为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6个月。”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摇号抽签+锁仓6个月”,实际上是通过规则促进科创板新股更加合理的报价,促使发行人和机构资金通过中长线价值投资的角度审慎报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此前新股上市“估值过高、炒新频繁”现象的发生。而上述规则的明确,也可能对当下的打新产品形成冲击。
有私募投资机构人士指出,锁仓规定的出现,会将一批试图短期交易获取暴利的资金被动“长期化”。“过去新股上市初期收益相对明确,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科创板打新前期会有超过100%的收益,部分预测会达到150%以上,而实现这部分收益的重要策略就是短期尽快卖出。如果账户要求锁定半年,这样的交易策略就会失效,长期能不能保证收益也不好确定。”
实际上,未来科创板打新的收益将取决于交易策略,而非“无脑打新”。过去多数机构认为的“逢新必打、打新不败”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