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在变局中寻找结构性机会

时间:2019-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汪莹

近年来“公奔私”浪潮持续,陈勤也成为其中一员。2018年初,陈勤离开外资QFII机构,选择加入上海盘京投资,负责投研管理并兼任基金经理。2016年低调创立的盘京投资,在过去三年凭借优秀业绩,成为规模增长最快的私募机构之一。陈勤的加入,无疑让盘京投资如虎添翼。

“公奔私”基金老兵

追求长期稳定回报

作为一名在基金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老兵,陈勤曾在多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履职,比如曾任新加坡毕盛投资中国首席投资官,天弘基金总经理助理兼联席投委会主席及权益投资总监,嘉实基金(博客,微博)董事总经理、资深基金经理兼研究总监等。

自2018年2月加入盘京以来,陈勤已陆续发行7只产品。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好几只产品年内净值涨幅超30%。期间即使经历了2018年单边下跌的极端行情,陈勤管理的几只产品依然获得了超20%的正回报,体现了良好的回撤控制能力和超额收益获取能力。

“我的目标是在中长期为投资人获取稳定良好的回报,追求15%到20%的年化收益。”由于主做绝对收益,陈勤认为风险管控尤为重要,可以分为四方面:一是尽量不在个股层面“踩雷”;二是注重流动性管理,尤其在组合规模变大后;三是控制行业和个股集中度,设置一定持仓比例限制;四是降低组合持仓相关度,减少组合波动性。

陈勤将自己的风格归纳为稳健进取型,投资策略总结为:追求阿尔法为主,兼顾贝塔;以自下而上精选行业和个股为主,自上而下研判宏观因素防范风险为辅;以优质蓝筹行业龙头为核心持仓。在市场下跌中力争少跌,在市场上涨趋势中能跟上节奏。

在陈勤看来,2018年是典型的系统性风险大于机会的一年,无数不确定因素集中爆发,因此,去年陈勤在仓位管理上做了一定的择时,还融入了股指期货对冲工具。不过,作为一名相信基本面价值投资的管理人,陈勤依然在去年逆势发行了4只产品。“市场最差的时候往往就是投资最好的时候,去年下半年市场极度恐慌,长远来看那时就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对于中国的未来,我们要保持信心,黄金时代还在后面。”陈勤认为,A股是一个典型的短中期可能无效、甚至波动较大,但长期一定有效的市场。“中国经济还处于结构化转型的发展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扰动因素使市场短期处于非理性状态,但长期来看,好公司的价值一定会被发现。”

贸易战倒逼自主创新

孕育投资机会

对于今年以来A股的表现,陈勤认为,年初上涨反映的是市场悲观预期的修复行情。近期来看,陈勤认为影响股市的最大单一因素是中美贸易关系。“5月份A股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贸易战突然转向。去年虽然也有这个因素,但并没有太多实际影响,更多停留在预期层面,今年则进入实质性阶段。不过,好在今年其他因素相比去年有所缓和,比如政策改善、降税减费、流动性相对宽松、人民币汇率企稳、外资持续流入、A股国际化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贸易战的影响。”

站在当前的时点,陈勤表示,贸易战的结果未知且难以预测,既不抱太高预期,也不十分悲观,因为这更多是一个长期问题,随着投资者心理接受度提高,未来贸易战对市场的影响会相对减弱。除此之外,陈勤认为金融体系流动性、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预期也是影响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

陈勤说道,从中长期看,贸易战的发生未必是坏事。“首先,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倒逼中国企业以更优的质量和服务,以及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赢取更多市场,民众心态也会更加成熟;其次,中国改革开放40年,人口、资源、环境等红利都在逐步消失,一些产业正主动或被动地从中国转移,贸易战加速了这一趋势,有利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第三,经此一役,中国自主创新的进程可能会加速,尤其在科技领域。”

陈勤坦言,自己对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很有信心,虽然短期会有一个阵痛期,但长期而言,中国企业或许会更具有全球竞争力。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在变局中寻找结构性机会。而目前的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等,将会在未来孕育出很多投资机会。

  • 上一篇:海外基金如何保持风格稳定
  • 下一篇:智能贝塔基金未达投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