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资产管理行业规模进入高速扩张期,信托、银行理财、保险、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资产规模接力式快速膨胀。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居民财富增长、金融产品创新加快、监管政策变化等。从资产管理行业资金来源的角度探讨资管行业的扩张之路,长盛基金研究部总监助理张谊然表达了以下看法。
问:资产管理行业过去几年发展很快,其资金主要来自何方?
答:资产管理行业扩张很大程度上就是影子银行的发展,在流动性层面高度依赖商业银行可提供资金的松紧程度。当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货币的增量的影响因素由外汇占款转向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银行流动性的松紧更多取决于货币政策的调整。
2014年下半年起,外汇占款逐渐由流入转为流出,央行需要增加新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来弥补流动性,各种创新工具以及原有的公开市场操作对流动性影响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对应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依靠外汇占款形成资产的比例持续降低,而对金融机构债权形成资产的比例快速上升。
2014年-2016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整体维持较快的扩张速度,资产规模由152万亿扩张至230万亿,年均复合增速为14.7%。结构上对居民、企业的存款/贷款均呈下降趋势,而对与央行与同业的负债端依赖增强,同时对于同业及债券的资产配置亦呈上升趋势,资金脱实向虚明显。
商业银行资产端增加对金融同业的配置,对应着资产管理行业业务通道化与规模的快速扩张。在央行货币宽松环境下,利率中枢进入下行通道。当单纯的利差、票息已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预期收益率水平,只能依靠杠杆提升或信用下沉进一步推升收益率。然而银行面临较为严格的监管,在杠杆提升和信用标准具有上限的情况下,在追求收益的驱动下,委外、通道业务大行其道,特别是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进入规模加速膨胀期。
问:针对前期资金脱实入虚,政策有何调整?
答: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防控金融风险、控制资产泡沫;2017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维护金融安全是国家战略性大事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思维;2017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脱虚向实、防控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在政策重点日益明确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稳健,并以MPA考核(含理财)约束商业银行资产扩张行为,这意味着非银机构资金空转的主要来源被大大约束。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创新货币工具等手段调控,确保市场流动性不松不紧,作为防止流动性风险的最终屏障。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也出台相关系列文件,加大监管强度,规范相关业务。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产品标准规制,加强对资管产品的机构监管、功能监管、行为监管、穿透式监管的有机结合已是大势所趋,资管行业即将告别野蛮失序扩张的时代。
问: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将如何发展?
答:从央行到商业银行,流动性阀门正在逐渐收紧,监管力度空前加强,前期负债端过度依赖于同业而实现资产端规模快速扩张的机构在负债端、资产端均面临收缩的压力。未来,资产管理行业有望加速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客户中找准自身定位,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