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树超
低迷已久的债券市场正在慢慢解冻,但市场仍是乍暖还寒,新债基发行依然困难重重。
近期,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委外到期债基缺乏赚钱效应、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流动性新规下发起式设立基金成本增加,公募基金在新债基募集发行上并不顺利,如果债市行情回暖能够持续,市场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的配置需求或会有所改善。
债基销售仍然惨淡
截至9月27日,中债总财富指数已基本收复年初的跌幅,而且自5月末指数见底至今,债市已积累了1.48%的正收益。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82只新成立债基合计募集2446.76亿元,不过,募集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债基占了八成,多达148只;111只的募集规模处在两到三亿元之间,占比约为六成。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表面上看债券市场已开始回暖,但传导到基金发行市场仍有一段距离,目前机构认购债基的热情并不高。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表示,他所在的公司现在发行的债基70多天仍未达到2亿元“成立线”,而且已经经过一次延长募集,距离成立仍然还差几千万元。“今年债基发行不易,很多规模大的债基不少是委外资金,我们虽然也没有成立,但大多是平时渠道关系好的机构资金,这些帮忙资金也凑不够2亿元成立标准,目前还在积极联系渠道帮忙。”
北京另外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士也表示,今年债基发行不顺利,一是因为去年不少债基,尤其是委外债基到期多数是亏损的,给行业带来了很大影响,机构资金投资债基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二是今年同时发行设立的债基很多,大公司债基批量成立,产品同质化严重,资金更倾向大公司的产品;三是在流动性新规约束下,如果机构资金占比过大,还得以发起式形式成立,会占用公司自有资金。
当然,有机构大资金作为支撑,少数债基体量巨大,债基发行市场上“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显著。其中,仅工银瑞信丰淳债基一只基金的募集规模就达到909.55亿元;招商招享纯债、中银丰实定期开放、兴全兴泰定期开放等债基募集规模也都在100亿元附近,这4只超级债基合计规模便高达1209.75亿元,占今年债基首发总规模的“半壁江山”。
配置需求或将持续回暖
从债基募集期长短来看,9月份成立的14只债基平均认购天数为35天,虽然较前期已有所缩短,但仍然处在较长位置;平均单只债基发行份额为8.34亿份,发行规模也在回暖路上。
博时基金现金管理组投资总监陈凯杨认为,从债基配置需求上看,目前市场的新增资金依然存在,机构对利率也较为乐观;广义基金的久期依然较短,平均在2~3年,存在拉久期的配置需求。
而从投资时点看,北京一位债基经理认为,经历了去年底至今的债市三次大的调整,现在债市已经基本企稳,但资金对市场回暖有一定滞后,预计随着债市行情的继续发酵,市场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的配置需求会继续回暖。
陈凯杨也认为,当前经济基本面强韧,债市配置需求正在回暖。目前经济基本面的韧性依然显著,供给侧改革利好央企和上游行业。从中长期来看,潜在经济增速依然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但鉴于当前经济基本面的韧性,希望基本面下行带动债券收益率下行在短期内不太可能看到,但逐步回暖的配置需求有可能推动利率下行。债市波动剧烈,追涨的难度很高,建议用配置的心态去做交易。
“从债券收益率的绝对价值看,当前水平相对贷款已具有较高配置价值,后续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目标作用下,收益率仍存在下行动力。”陈凯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