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基金“白马”联盟 继续抱团还是分道扬镳?

时间:2017-11-23 18:13:46

“对于贵州茅台(600519,股吧)等这样的短期涨幅较大的权重白马股,市场是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因此有一定减仓,但还不会清仓。”11月20日,一位华北地区基金经理指出。

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超过15%,除了因巨额赎回等因素造成的假性上涨,今年以来,真实涨幅逾50%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也是一抓一把,有逾40只,这在公募基金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仅次于上一次的大牛市。

而这背后离不开一场围绕白马股组成的联盟。从基金三季报持仓中可以发现,绩优基金的抢眼业绩离不开对白马股的扎堆重仓,绩优基金继今年前两个季度加仓了金融、大消费等行业白马股后,今年三季度,继续向这些行业集中。

然而,联盟背后支撑的基础似乎已经开始出现裂痕。

11月16日,贵州茅台(600519,股吧)(600519.SH)股价强势突破700元,引发了市场对白马股是否上涨过快,估值现在是否合理的思考和担忧。当日晚间,茅台公司特别发文提示投资风险。次日,该股便调头向下,并带动不少其他近期走强的白马股一道“下水”,留下银行、保险股等“大白马”撑着大盘。对应到基金市场,偏股型基金11月17日整体下跌近1%。

另一方面时至年底,又到了基金惯例的调仓换股之时,对于今年来抱团持有的“白马股”,基金经理们又将何去何从?

有人依然坚守,11月20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表示,目前公募基金对白马股青睐有加,而白马股行情今年才刚刚开始,行情初期持股趋同有一定合理性,这种“抱团”非合作炒作的“抱团”,基于现在市场制度变革,白马股是基金中长期配置方向。

有人则开始调整方向,“对于贵州茅台等这样的短期涨幅较大的权重白马股,市场是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因此有一定减仓,但还不会清仓。”华北一位基金经理11月21日对记者指出。

“白马联盟”的胜绩

今年的公募业绩终于开始扬眉吐气。

易方达消费行业、国泰互联网++股票、东方红睿华沪港深、东方红沪港深等9只基金年内涨幅均超过了60%,相较于今年三季度末,涨势进一步扩大,这也让今年公募基金业绩排名显得更加扑朔迷离,竞争自然愈加激烈,以11月21日为例,易方达消费行业就赶超国泰互联网+股票暂时登上了冠军宝座。这背后,是公募向白马股挪移的胜利。

基金重仓持有的前十大个股集中于“大白马”,包括中国平安(601318,股吧)(601318.SH)、伊利股份(600887,股吧)(600887.SH)、五粮液(000858,股吧)(000858.SZ)、贵州茅台、格力电器(000651,股吧)(000651.SZ)、美的集团(000333.SZ)、招商银行(600036,股吧)(600036.SH)、泸州老窖(000568,股吧)(000568.SZ)、三安光电(600703,股吧)(600703.SZ)、欧菲光(002456,股吧)(002456.SZ)等,这些股票四季度以来的平均涨幅约为25%,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总市值(含限售股)增长超过千亿元的A股共有19只,基金三季度最重仓的前7只股票均在其列,其他12只个股,基金配置规模也较重。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6000837.SH)日前曾发布一份策略研究报告表明,公募基金三季度重仓股集中度持续上升,规模前十及前二十只个股所占整体重仓持股市值的比例已分别达到19.4%、29.4%,较二季度末各上升1.8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

换而言之,公募的“白马联盟”已经悄然形成。

“单这19只股票的年内总增长市值就达到了4.25万亿元,可以说,基金等投资者成就了这些白马股,反过来,白马股也回报了基金等投资者,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不应该用抱团取暖来理解。”华南一位专户基金经理这样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基金对市场的总体看法仍然较为乐观,大多数受访基金经理表示,由于不少白马股都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抱团的理想标的,这也决定了这些公司的股价很难大跌,除非出现黑天鹅事件。

比如,招商先锋(217005,基金吧)基金经理付斌就指出,未来还是要积极布局质地优良且具有成长性的公司,不必太过在意短期市场点位、情绪、风格等因素干扰,要相信优质公司能靠时间带来较丰厚的回报。

投资逻辑“正规”溯源

白马联盟的出现,背后是一场投资逻辑“正规”的过程,过往的成功逻辑被颠覆,越早跟上白马逻辑的人,越快享受到红利。

万家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万家臻选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莫海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始于去年年底的这波白马股行情源于A股制度发生的一个根本性变更。以往的IPO制度“走走停停”,造成了中小市值股票的稀缺性,因此,市场给中小票一定的溢价,对大盘股给予一定的折价。而现在,IPO常态化则是把稀缺性调了过来,流动性好的行业龙头股反而稀缺,从而出现了市场对白马股折价向溢价的转变。

“白马股估值给予溢价是合理的,投资这类股票赚的就是业绩增长加分红的钱。”莫海波说指出,其一直关注流动性较好的行业龙头股,持股较集中,换手率中等,买卖时点则根据个股估值进行横向比较,达到预期后就卖出。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今年9月中旬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豪”地表示,早在去年开始,他们的投研团队开始向价值投资转型,投研团队专注于产业和公司基本面研究,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不是待在公司操盘、看盘,而是跑在外面,深入行业、上市公司调研。付出加方向正确就有收获,今年以来该公司权益类投资业绩非常出色,抓住了锂电池产业链、大消费行业两大波机会。

而从今年以来公私募的业绩榜单也可看出,业绩垫底的产品或基金经理都还是固守于看好概念和消息给股价带来的“红利”。不过,这种趋势也在快速改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从多位私募人士处了解到,现在同行聚会讨论的焦点已“正轨”到对成长性行业和个股本质的研究。

“以前也不是不想投资白马股,而是在当时背景下,白马股的市场认同度不够,市场波动大,投资者想赚快钱,这也是前些年公募基金时常跑不赢私募和游资的原因,而今年这种局面就改变了,政策引导,市场教育,形成了趋势效应。”上海一位“公奔私”的知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部分股基开始换仓

然而,资本市场颠扑不灭的定律在于变化,投资逻辑的有效性在不断的变化,白马联盟也不例外。

基金的白马团战已经走过了一年,随着2016年以来白马股股价的持续上涨,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京东方A(000725.SZ)等大盘股年内涨幅已经翻倍,而如今,时间已步入11月下旬,即将面临的是不少基金公司、股东方对基金经理绩效考核的确认,还有基金行业惯例的调仓换股布局来年。因此,近日有不少市场人士提出,白马股价格优势正在趋于消退,或正处于拐弯的时点。

有受访的权益基金经理坦言,自11月初开始已进行换股调仓,并非只针对白马股,而是在持仓中剔除部分短期涨幅过大,已与业绩不太匹配的股票。

“对于贵州茅台等这样的短期涨幅较大的权重白马股,市场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因此有一定减仓,但还不会清仓。”11月20日,一位华北地区基金经理指出。在他看来,公募基金年底调仓换股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因为翻来选去,觉得有价值的,拿着比较放心的还是白马股。他以贵州茅台举例,从成长角度和价值投资逻辑来看还是较好的投资标的。

“此时减仓操作会多一些,觉得贵了不再加买,但不会调仓乱买。”上述华北地区基金经理指出。

除了主动调仓来适应变化之外,规模控制也成了公募目前纷纷采用的方式。据记者了解,最近,不少绩优基金都采取了限购措施。

截至上周末,四季度以来暂停大额申购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已多达43只,市场上今年收益率超20%的499只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中,有54只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状态,占比逾10%。

“主要是为了避免新进大额资金稀释当前持有人收益,当前市场点位相对较高,价值股建仓的性价比不高,而成长股还未出现明显的投资机会,新进大额资金面临建仓难题。”上述华北地区基金经理介绍说。

寻找“新白马”

银行、保险、白酒、家电等行业龙头白马股再好,也不会一直涨下去。那么后市将如何演绎?

经过这轮行情对价值成长投资理念的深化,在很多基金经理看来,也许部分短期涨幅较大的白马股暂时会出现价格回调,但新崛起的板块也会是“白马”。白马股的范围将进一步延展,即从现在的大市值“白马”、大消费“白马”延展到科技“白马”、新兴产业“白马”。

万家基金莫海波指出,布局明年,成长股中的细分行业龙头可以关注起来。这轮蓝筹白马股行情的兴起,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许多行业完成了洗牌,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凭借技术、规模、品牌、渠道、资金、流量等多方面优势碾压对手,小公司无法与行业龙头抗争,导致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公司毛利率、净利润提升,营业收入提升加快。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进程,一定会出现更多细分行业的龙头股。

除了行业选择之外,个股的基本面也是寻找到新白马的关键。建信基金的基金经理陶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估值对股价的影响越来越小,而成长性影响越来越大。业绩成长性将是未来选股的根本,但行业选股思路一致的背景下,能够选到成长性好的低估值公司会越来越不容易。

以方大炭素(600516,股吧)(600516.SH)为例,作为2017年的大牛股其曾经疯狂一时,但进入四季度以来股价下跌了近20%。截至11月17日,它的动态市盈率仍只有17.18倍,并不算贵,但其目前股价开始停滞。上述上海地区私募基金经理指出,作为周期股,方大炭素的成长性很大程度上要看产品价格趋势。此前,方大炭素主营产品价格大涨,直接抬高了它的业绩预期,但现在产品价格不涨了,就缺少了投资价值。

  • 上一篇:权重股再发力助沪指三连阳 公募基金开始关注绩优成长股
  • 下一篇:天弘基金在养老金业务上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