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监管层对于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的脚步从未停歇。面对严厉的清理清整,针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方向等问题,6月23日至24日在江苏张家港举行的“2017中国大宗商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行业专家给出了解答。
监管机制应长效
持续深入的清理整顿工作对于大宗商品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市场监管不适应、行业自律缺失、诚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阻碍了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和功能作用发挥。我国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亟待补齐监管短板,以便为市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期货证券研究室原主任廖英敏表示,因有市场需求,大宗商品市场在不断被清理整顿下依然存在。并且在清理整顿工作下,违法违规的交易平台在被逐步清除,市场环境得到了净化,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的现货交易市场将得到肯定和持续发展的机会。
在廖英敏看来,脱虚向实,为实体经济服务才是大宗市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她希望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切实了解实体经济的真正需求,敢于创新再造大宗市场的服务模式,行业组织要带领市场提升规范水平,以此促进大宗市场转型发展。
对于大宗电子商品市场的清理整顿与发展,廖英敏提出了两个疑问:现有的大宗市场监管体系和制度已经实施六七年了,交易场所违规现象却屡禁不止。“国发(2011)38号”和“国办发(2012)37号”两个监管文件制定的一些禁止性条款是否适合商品市场?限制的交易模式是否还适应转型升级中的实体经济对市场的需求?大宗市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当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才能为大宗电子商品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廖英敏建议,国家应探索和创新监管模式,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明确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主体,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和商品交易场所构成的多层次监管体系。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冯耕中认为,规范经营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生存和发展之本。加强风险控制、重视资金监管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管理核心。业务模式创新、服务水平提升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动力。加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于监管,冯耕中提出以下建议:在政府管理方面,要修订现有的法律法规,明确有关业务主体合法性,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提高司法执行效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协作,完善现有监管体系,强化“负面清单”管理,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并重;建设在线监测平台动态监测行业运行与系统风险。冯耕中呼吁,学术界要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企业的创新发展要遵守法律底线,承担社会责任。
“互联网+大宗商品”不是简单的电子交易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究竟该怎么发展?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过去20年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未来20年互联网将改变“社会的核心”,包括所有的行业、规则和思维。
胡俞越说,消费互联网以消费者为主体,产业互联网以生产为主体,消费互联网是一种眼球经济,产业互联网是一种价值经济。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在所有行业中,企业、生态链关系和生命周期实现互联网化。
“互联网+大宗商品”行动计划将会改变大宗商品市场的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导致行业重新洗牌,打造大宗商品市场的升级版,助力我国大宗商品定价能力的提高。
胡俞越表示,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良性循环和分享机制,使现货、远期、期货三个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形成公允的“锚价格”。公允的“锚价格”是我国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关键。
但胡俞越又表示,“互联网+大宗商品”并不是简单的进行电子化交易,而是与金融、物流乃至上下游产业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多方企业均进行互联网化,整合产业链,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整个产业链集合起来,将会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改变现有的大宗商品定价规则,助力我国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
跨境大宗贸易成为发展新引擎
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跨境大宗贸易已成为其发展的新引擎。
冯耕中说,随着国内众多自贸区、保税区的相继成立,我国对外贸易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跨境电子交易的整体水平逐渐提升。依靠自贸区、保税区强大的政策支持,便捷的通关服务以及周边不断完善的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跨境大宗商品交易有了相对可靠的载体。
冯耕中还表示,“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等更是给予大宗商品跨境贸易极大推动。中亚以及东欧等地区在多种矿产资源方面储量丰富,粮食资源也潜力巨大,中国的钢铁、水泥等高产量大宗商品同样也可以满足这些地区的生产建设需求,这一供需的匹配性使得跨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有力可使,有利可图”。
冯耕中说,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在多要素的驱动下,创新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但当下仍还有很多挑战,如行业面临的恶劣的市场生态环境、鱼龙混杂、风险事件频发、讹诈群体的产生、法律界限不明朗,同一性质案件不同省份的法院判决相反、政府管理与政策风险(控制尺度、区域不平衡)、市场炒作导致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违规操作致交易商巨亏等问题容易引起系统性风险,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声誉。不过,2017年新一轮行业清理整顿,有望肃清行业的乱象。
行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面对这次严厉的清理整顿,市场上出现一种悲观情绪。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是怎样看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未来的发力点和发展方向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表示,没必要对大宗市场发展抱有悲观情绪。
何黎明说,现代信息技术和供应链应用创新正在推动流通业与制造业、服务业加速走向融合,全球大宗商品的生产流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从信息平台,发展到交易平台,再发展到集交易、物流、金融和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平台之间的竞争,也从产品和服务转向了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竞争。向综合服务方向发展的结果,必将是上下游一体化。这不仅体现在业务更加紧密上,在股权上的合作也会进一步加强。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能否引进生产企业、贸易商和物流园区等投资者,是未来发展中值得探索的一条道路。
何黎明判断,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大宗商品发展的基本格局是需求进入平稳期、产业进入调整期、企业进入转型期。对此,他认为,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轨道,大宗商品市场规模增速也出现了适度的回落,市场的发展不能再依靠过去的规模扩张模式。大宗商品流通业突破发展瓶颈,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效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旭提出了“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共建大宗商品平台经济生态圈”的思路。
关于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周旭提出一个原则,即以保护现货为核心,增加市场影响力,公平市场进入,在现有业务优化下增长,应付市场的监管和挑战。
周旭指出,通过打造集开户、交易、结算、交收、信息、融资、物流和风控为一体的仓单交易平台,可以满足市场在时间、地点、规格、品种、交易方式上的多元化需求。以培育机构客户为主的现货市场,可以提供安全、高效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融资、仓储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能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和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