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原油期货

(期货日报)胡俞越:国内应建立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

时间:2017-07-14 19:50:02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L"形经济走势已成为业界共识。在"L"形经济增长中,我国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新的问题:扩张性货币政策难以避免地陷入"流动性陷阱"中,M1与M2剪刀差逐步扩大,货币"脱实向虚"现象比较严重。”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如是说。

在“2017中国大宗商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举办期间,针对期货行业和现货大宗商品交易行业十分关心的问题,胡俞越接受了期货日报记者专访。

针对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的情况,胡俞越建议,将发展重心转移到金融市场上,借助市场充裕的流动性,大力发展金融“软实力”,可通过金融“软实力”提升我国实体经济“硬实力”。软硬结合,促进我国经济“由量到质”的转变,进而促进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胡俞越进一步表示,期货市场与现货大宗商品市场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硬实力”。一方面,有助于期货与大宗商品市场的交易规则、制度设计与国际接轨,增加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期货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国际化有助于提升部分品种的价格代表性,提升相应品种的定价能力。这是最为重要的“软实力”之一。

谈到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胡俞越分析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谓是“一箭三雕”,即输出过剩产能、掌握沿线资源以及形成中国主导的贸易规则。这将从不同的路径全面提升中国大宗商品的定价能力和定价权。

由于大宗商品跌跌不休,现货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凸显,胡俞越建议,企业风险管理、市值管理的需求极为迫切,场内市场品种单一,场外市场又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违约、流动性等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场内场外对接联通,期现结合来增强发展能力。

单独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已然无法满足企业多样化的、个性化的需求。场内、场外对接联通,期现结合,可以衍生出丰富多彩的产品及多样化服务,满足现货企业的需求。不仅如此,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对接联通,还能有效满足现货企业多样化的需求,研发出多种多样的衍生产品,可以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大宗商品衍生市场。

胡俞越认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发展应当提速,时不我待。第一,这是现货市场发展的需求。国内现货市场、远期市场、期货市场均不完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借助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技术支撑,是市场组织形式和交易方式升级换代的需要。第二,流动性过剩使得各类交易场所交易火爆。做实体经济不赚钱,资金需要找新的投资出路,所以对交易场所的设立趋之若鹜。第三,政府的强烈利益诉求,即地方政府以交易场所为抓手,金融改革先行先试。交易所的设立可以形成聚集效应,不仅能吸引巨大的资金流,并对相关的仓储、物流等行业都有益。第四,交易所的财富效应促使网上交易市场空前发展,各类商品及衍生产品的电子交易市场如雨后春笋。

胡俞越表示,大宗商品的产业化、市场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更适合于电子化交易方式。国内应允许定位于现货市场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积极探索,鼓励创新。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有效整合市场资源,理顺商品流通秩序。建立各级各层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期货市场向下延伸,现货市场向上提升,大力培育场外市场,形成期货与现货对接、场内与场外对接、线上与线下对接、商品与金融对接、境内与境外对接的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多种交易模式并存,这在互联时代可实现“弯道超车”。

最后,胡俞越强调,发展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立足点是蓬勃发展的现货市场。在清理整顿工作背景下,交易场所未来发展一定要不忘初心,回归现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出发点是提升与服务现货市场,要远离赌场,回归现货市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加有效的运行与周转。

  • 上一篇:(期货日报)业内专家:规范经营乃生存之本
  • 下一篇:(期货日报)机构酝酿推出与原油期货挂钩的创新投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