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是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都是赤道中、东太平洋(601099,股吧)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其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厄尔尼诺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向南流动的暖流。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厄尔尼诺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通常,现象持续期少于5个月,称为厄尔尼诺情况,而持续期是5个月甚至以上,称为厄尔尼诺事件。最近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2014―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降水量较正常年份明显增多,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
与厄尔尼诺相反,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其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拉尼娜是一种厄尔尼诺之后的矫正过度现象,这种水文特征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而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多。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关联,而拉尼娜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从近50年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少于厄尔尼诺,强度也较厄尔尼诺弱,但持续时间偏长。最近的一次拉尼娜发生在2010年7月―2012年年初,而之前的2009年5月―2010年3月经历了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为厄尔尼诺/拉尼娜在大气的对应关系。所谓涛动,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处之气压变化,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于20世纪初期发现并提出。南方涛动是指在太平洋与印尼―澳洲之间气团平衡移动的情况,它与出现厄尔尼诺或拉尼娜时的典型风场有关。厄尔尼诺及拉尼娜属海洋系统部分,而南方涛动为大气系统部分,两者的结合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新兴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的第一个迹象往往是在海洋中观察到的。气象局监测的南方涛动的一系列指标包括海表面及各深度的水温、南方波动指数、热带降雨短期爆发的活动性、气压、季候风、日期变更线附近的云量、洋流以及海洋热量等。将这些指标输入气候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未来几个月的气象情况。
观察发现,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交替出现时,太平洋温度有一定变化:2009年12月为2009―2010年厄尔尼诺的一个峰值,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幅高于正常水平,随后,2010年5月,拉尼娜出现,海洋温度指标呈中性,而2011年1月到达2010―2012年拉尼娜的一个峰值,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降幅高于正常水平。
今年年底形成拉尼娜的概率超过50%
据澳大利亚气象局10月24日发布的报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目前呈中性。然而,气象模型显示,热带太平洋将继续降温,今年年底形成拉尼娜的概率至少在50%,大约是正常概率的两倍。
国际调查局的七个气候模型显示,今年11月,太半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将达到甚至超过一个拉尼娜阈值。不过,该指标需要保持在拉尼娜阈值水平至少3个月,才会被认为是一个拉尼娜事件。
下面重点了解南方涛动指数及海表面温度的情况。
其一,南方涛动指数出现持续性正值,且高于7,被认为是典型的拉尼娜事件。截至10月22日,30天南方涛动指数为13,已高出拉尼娜阈值3周。
其二,海表面温度持久低于-0.8°C,通常表示正形成拉尼娜事件。截至10月22日的一周,海表面温度比太半洋中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以及南美洲秘鲁沿岸的赤道南部的平均气温低。过去的两周里,在赤道东太平洋中部 ,海表面温度明显降温。截至10月22日,NINO3指标是-0.6°C,NINO 3.4指标是-0.5°C,NINO4指标是-0.1°C,相较于前两周,NINO3、NINO3.4以及NINO4分别下降了0.6°C、0.5°C以及0.3°C,
表为周度海表面温度指标
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月度海表面温度在过去的4周内均低于平均海温。9月,上述指标都表明温度下降,但仍保持在中性范围内,NINO3.4 指标是-0.3°C、NINO3是-0.4°C以及 NINO4是0.1°C。
表为月度海表面温度指标
虽然目前拉尼娜呈中性,但考虑到南方涛动大气指标数值接近拉尼娜水平,若后期南方波动指数及海洋表面温度处于阈值上方,则模型显示热带太平洋将继续降温,拉尼娜在今年年底形成的概率进一步提高。
拉尼娜出现时南美降雨量明显减少
从历史数据显示,2007―2008年、2010―2012年拉尼娜期间,南美降雨量明显低于均值水平,导致当时大豆产量大幅下滑。2008年,巴西大豆减产至5780万吨,同比下降5.3%;阿根廷减产至3200万吨,同比下降30.7%。此外,2011年,巴西大豆减产至6650万吨,同比下降11.7%;阿根廷减产至4010万吨,同比下降10.1%。2008年和2011年巴西大豆单产同比分别下降7%与14.5%,阿根廷大豆单产同比分别下降29.1%与14.8%。
图为巴西与阿根廷大豆产量
巴西大豆种植的82%以上集中在马托格罗索州、帕拉纳州、南里奥格兰德州、戈亚斯州及南马拖格罗索州。
2008年发生拉尼娜时,巴西中西部降雨量大幅减少,南部的降雨稍微好转。其中,干旱主要发生在马托格罗索州及帕拉纳州;10―12月大豆播种时,戈亚斯州干旱,后期墒情才有一定改善;南里奥格兰德州也是种植期降雨不及往常;南马托格罗索州在大豆生长的三个周期内,降雨则基本正常。
表为巴西主产州降雨量与均值偏离度
2011年发生拉尼娜时,巴西中西部在大豆生长的中晚期、南部在大豆生长的早期和晚期遭遇干旱。其中,马托格罗索州和帕拉纳州是开花及灌浆期严重干旱,南里奥格兰德州和南马托格罗索州是种植期和灌浆期严重干旱,戈亚斯州是开花期严重干旱。
阿根廷大豆种植的80%集中在科尔多瓦省、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及圣达菲省。
2008年的拉尼娜造成阿根廷东部沿海降雨量大幅低于往年,大豆种植区普遍干旱。其中,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干旱最为严重,2008年11月―2009年3月极度缺乏降雨;圣达菲省在大豆种植期和灌浆期严重干旱;科尔多瓦省在2008年11月―2009年1月中旬降雨丰富,大豆开花期的1月底降雨开始异常,至灌浆期,则是极度干旱。
2011年拉尼娜时,阿根廷降雨量低于正常水平,2012年3月开始降雨才有所好转。在此过程中,雨量由东部沿海至内陆递增。
拉尼娜出现时,南美降雨量大幅低于正常值,但干旱发生时间有早有晚,也可能贯穿整个大豆生长周期。在大豆种植、开花及灌浆期,只要有一个时期的降雨量减少幅度超过正常水平的10%,大豆单产就将遭受损害。尤其是灌浆期,干旱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更甚。
拉尼娜对阿根廷大豆的具体影响表现在:圣达菲省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在种植期降雨量就会明显下降,偏离度预计超过20%,而科尔多瓦省或在开花期遭遇干旱。拉尼娜对巴西大豆的影响没有固定模式,但通常情况下,南里奥格兰德州在种植期的降雨量会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南美大豆整体播种进度落后于去年同期
今年9―10月,巴西中西部较为干燥,马托格罗索州、戈亚斯州与南马托格罗索州出现较为严重的干旱,降雨大幅低于均值水平,南里奥格兰德州出现轻微干旱,而南部的帕拉纳州降雨丰富。
受干燥天气影响,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落后于去年同期。AgRural的报告称,截至10月26日,巴西大豆播种工作完成30%,基本与5年均值一致,但较去年同期落后10个百分点,前一周为落后20个百分点。第二大种植区帕拉纳州播种进度最快,达到67%,高于5年均值55%,也较去年同期高出两个百分点。中西部降雨不稳定,播种进度延迟,戈亚斯州受到的影响最大,大豆播种只完成6%,而上年同期为42%,5年均值为28%。
过去60日,阿根廷大豆主要种植区降雨丰富,播种进度未受干扰。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发布的周度报告,截至10月底,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为32万公顷,相当于计划播种面积的1.8%。阿根廷大豆种植从10月底开始,后期需重点关注降雨情况。
从气象预报可知,未来15日巴西全国降雨量好于正常水平,仅有两个样板在均值下方。帕拉纳州降雨量高于正常水平,马托格罗索州的降雨情况在11月11日以后会有改善,南里奥格兰德州降雨量略小于正常水平,戈亚斯州的降雨良好,南马托格罗索州的降雨在11月5日以后大幅好转。此外,未来15日,阿根廷三大种植区的降雨量都低于正常水平,较前期明显干燥。阿根廷大豆10月底开始播种,11月播种工作全面展开,降雨量下降势必延缓大豆播种进度。
综上所述,因11月上旬巴西整体降雨将有改善,大豆播种进度有望加快,而阿根廷大豆主产区降雨量略低于正常水平,大豆播种进度估计与去年相当。虽然目前拉尼娜事件仍呈中性,但气象模型显示,热带太平洋将继续降温,使得拉尼娜今年年底形成的概率至少在50%,约是正常概率的两倍。这意味着冬末春初拉尼娜出现的概率进一步增大,处于种植末期、开花期及灌浆期的南美大豆面临降雨减少的威胁。后续需要继续跟踪各主产区的降雨预报,巴西主要看南里奥格兰德州,阿根廷主要看圣达菲省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一旦上述地区累计降雨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就要警惕拉尼娜的到来。
(作者单位:中信建投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