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股票大盘

中国铝业(02600)“降本增效”再动刀 拟重组旗下两家山西公司

时间:2017-06-30 09:13:38

文章来自“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作者彭斐。

身为有色金属龙头的中国铝业(02600),因“加减乘除”的改革爬坡过坎,在彻底走出低谷的关键一年,降本无疑会让增效立竿见影。

6月29日,中国铝业发布公告称,拟对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和山西华泽铝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华泽)进行合并重组。

重组方式是以山西分公司经评估后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的净额对公司控股子公司山西华泽进行增资,增资金额约34.26亿元(以最终评估结果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方面,中国铝业称,“本次交易有利于发挥企业协同效应,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事实上,其母公司中铝公司人士多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到,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既有大环境开始转暖的带动,也得益于公司降本增效的持续推进。

合并下属公司降本增效

继去年吃到了“降本增效”的甜头后,产业结构庞大的中国铝业,在内部潜力的挖掘中越走越远。

在6月28日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中国铝业董事会审议批准了关于公司拟将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与山西华泽合并重组的议案。

重组方式是将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经评估后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的净额约34.26亿元增资给山西华泽,增资完成后,公司的持股比例由目前的60%增加到约85.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合并重组的两家公司,不只是地点同在山西,而在各自从事的具体业务上,两家公司处于产业链的上下游。

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官网信息显示,公司是中国铝业旗下重要的氧化铝生产企业,截至2016年底氧化铝产能累计达到250万吨,总资产81亿元。

公告信息显示,山西华泽经营范围包括电解铝、阳极碳素生产销售;铝合金深加工、销售;电力生产、供应;相关技术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多个方面。

截至目前,中国铝业持有山西华泽60%的股权。在主要财务指标上,截止2016年12月31日,山西华泽资产总额为52.9亿元,负债总额为39.16亿元,资产净额13.74亿元;2016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3.97亿元,净利润3.37亿元。

在AZ-China铝行业分析师张猛看来,上述两家公司分列铝产业链的上下游,而两家公司一旦合并重组完成,无疑在成本方面将会节省一大块资金。

就本次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中国铝业在6月29日的公告中称:“本次交易有利于发挥企业协同效应,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审议上述议案的同时,中国铝业董事会审议批准了关于公司拟将抚顺铝业有限公司电解铝系统固定资产转让给内蒙古华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议案。

经审议,中国铝业拟将全资子公司抚顺铝业有限公司350KA电解铝系列固定资产按评估价值约12.39亿元转让给控股子公司内蒙古华云新材料有限公司。

新增产能挤压行业利润

事实上,中国铝业的降本幅度早已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根据1月14日母公司中铝公司工作会议消息,整个集团全年实现降本104亿元。

在上市公司层面,中国铝业人士透露,2016年全年累计降本超过80亿元,大幅跑赢了因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减利因素,实现了公司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好业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利润总额方面,中国铝业2016年该项表现为16.6亿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量达到11倍之巨。

对此,中铝公司人士表示,大幅度的降成本是上市公司业绩改善的根本原因,而中铝公司董事长葛红林开展的“加减乘除”结构调整,对中国铝业亦是出力不少。

中铝公司新闻发言人聂震表示,“经营业绩的大幅提升是中铝公司这两年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2017年将是中铝爬坡过坎彻底走出低谷的关键一年。”

不过,中国铝业业绩的回暖,有降本增效的内部调整,但也离不开贸易体量的增加。而其他的竞争对手,也不愿放弃赚钱的机会。

据铝融网统计,近期电解铝市场价格在13700元/吨上下。这一价格,虽然比4月中旬近15000元/吨的报价有所回落,但对于电解铝企业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

来自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生产一吨铝成本约在9000元至11000元,当前价格下铝行业上下游企业多处于盈利区间。

然而,有业内专家预计,“随着去年底以来铝价的一波抬升,可能导致超过500万吨新增电解铝产能加快投产,铝价有再次滑坡的可能。”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曾谈到,严控电解铝新增产能是铝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中之重。从供给侧来说,就是要严控新增电解铝产能,降低竞争成本。

中铝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中铝拥有大量国内铝土矿资源,铝土矿和氧化铝的成本优势将有所体现,电解铝自备电比率的提升也增强了电解铝抗风险的能力。(编辑:何鹏程)

  • 上一篇:无视A股行情沉闷 30亿北上资金继续瞄准大蓝筹
  • 下一篇:前5月万能险保费跌逾六成 寿险再回老七家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