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仙股”的闪崩,为A股市场炒作垃圾股敲响了警钟,尽管交易规则不同,但“买者自负”的市场规则可能将被强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市场化与法律化的进程推进,绩差垃圾股的风险或不可不防,退市、股价下跌等绝非香港、美国等市场的专利。
6月27日,香港股市里的仙股暴跌,引发A股市场的投资者也高度关注。与此同时,恒生指数基本没受到什么影响,腾讯控股、中银香港等大蓝筹却接连创出新高。港股市场的“两极分化”,其实是市场充分发挥优胜劣汰机制的显现。那些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暴跌,而且流动性极差,企业品牌形象也很差;相反,业绩持续增长的优质股票,股价会高得超过市场的想象。
如今,A股市场里曾经大唱特唱概念和题材的中小市值类股票,正在持续遭遇挤泡沫,壳资源炒作熄火,供给不断增加,A股市场那些没有业绩支撑,热衷于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的上市公司,会沦为“仙股”。如果你仍然抱着原有的投资思路来投资此类股票,“炒股实难”将成为你痛彻心扉的感悟。
不是港股暴跌
前几天,港股很不平静,仙股大面积暴跌。不少市场人士以为是港股暴跌。其实,这只是港股市场里的仙股暴跌!而港股市场,恒生指数影响并不大,大蓝筹腾讯控股、中银香港和吉利汽车等股票在仙股暴跌的时候,有的还在创新高呢!
香港市场为何发生仙股大面积闪崩?港股专家温天纳认为,老千股集体下跌系半年前沽空抛售,而半年结是香港一个重大调仓节点。另外香港新股改革,证监会有可能出台新措施,对妖股不利。当然,后来又有了好多种说法,比如错综复杂的关联股东抛售引发连环效应、券商抛售,等等。
其实,任何一个股票市场,一旦暴跌发生了,找原因总是可以找一大堆的。对于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来说,找一堆理由,无非是让自己知道是如何栽倒的。但对于后来的投资者说,启示意义要重要得多。在香港股市仙股暴跌的同时,其实恒生指数影响并不大,当天也只下跌0.12%,尤其是腾讯控股为代表的大蓝筹还创出新高。这就告诉投资者,仙股暴跌根本代表不了港股市场的全貌,这些仙股在港股市场的权重也不算大,港股市场的牛市,仍然没有丝毫改变。
这和A股市场确实有点像,只不过港股市场没有涨跌停制度,跌起来要凶悍得多。今年以来,如果投资者没有买A股白马价值股,而是买了创业板等中小市值股票,十有八九会亏得很惨;而在港股市场,如果投资者买了这些仙股,那可就凄凄惨惨戚戚了!
A股港股化还有多远?
港股市场的仙股暴跌,A股市场的投资者也打了几个寒战,比如内地投资者南下港股投资,最担心的就是“踩雷”,而仙股就是最大的“雷区”。港股市场的做空机制着实让人想起来就心惊胆战。此外,内地基金市场不少产品有投资港股的,比如QDII或是沪港深主题的基金,如果这些基金投资了暴跌的港股市场上的仙股,麻烦就不只是一点点了。
当然,大家最担心的,还是港股市场的仙股暴跌,会否波及到A股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的创业板股票。从后面这几天的市场走势来看,可以说基本上没啥影响,港股仙股的暴跌,已经掀不起多大的波澜了。不过,仙股在港股市场的边缘化,早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现象,很多投资者是一辈子碰都不会碰一下仙股的。这也导致仙股流动性价差,而且品牌形象很差。大家一看到你是仙股,就觉得这家公司很可能有问题,唯恐避之而不及。
看到港股仙股这样“酣畅淋漓”地暴跌,有些A股投资者不禁感慨万千:还是我大A股好啊!一天最多也就一个跌停板。其实,A股市场也正在走向港股化。
曾经留意过一家港股公司,公司财务报表里,证券投资收入居然占比高达近80%。而这家港股公司的主营是消费,公司股价也就几分钱。有投研人士还言之凿凿称该公司未来主业将越来越清晰,公司有很多主营收入没有反映到财务报表上来。这样的公司,我觉得离得越远越好,一个无心在主营上的公司,又不是在搞所谓的转型,收入近80%来自证券投资,想想都可怕!
A股市场以往的中小市值股票可谓奇货可居。一个新兴行业,上市的往往也就两三家公司,炒起相关概念来就一阵猛炒。因为投资标的很少,供不应求,而IPO又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停滞的,这些中小市值股票某种程度上成为A股市场的“稀缺资源”,估值高得离谱也被视为正常。即便炒作失败,一个壳资源也不得了,ST股票频繁遭到爆炒即为明证。
如今,A股市场IPO不断加速。任何一个新兴行业,上市公司都会越来越多,监管层又大力打击投机炒作,壳资源的价格大幅缩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市值股票疯狂炒作的时代正在渐行渐远,真正立足于企业价值,追求企业估值和业绩增长相匹配,正在成为投资界的主流策略。这也意味着,那些没有业绩支撑,纯粹想玩概念、讲故事的中小市值股票,未来将会无人问津,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暴跌。
这个过程,就是A股港股化的过程。其实,A股和港股各有其优缺点,一味照抄照搬某一个市场,显然不是正确的做法。但在抑制投机炒作、倡导价值投资,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方面,则是A股需要向港股学习的。在这个角度上,A股的港股化,确实是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