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板成了IPO主战场:7月份22家中企上市,总融资额近30亿美元
◆经济导报 杜海
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数据最新统计显示,今年7月共有22家中国企业完成IPO,当月IPO数量环比增加29.4%,同比增加15.8%。7月份中企IPO总融资额为29.34亿美元,融资额环比增加23.0%,同比增加15.8%。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从募资额和IPO数量来看,香港主板无疑是7月中企IPO的主战场。香港市场一改之前几个月的上市低迷,港交所IPO中企数量也回升到今年年初水平――7月,共有7家中企登陆港交所主板,在22家完成IPO的中企中占比31.82%;募资额16.15亿美元,占比55.05%。
“豪华”基石投资者捧场
7月完成IPO的中企涉及13个一级行业,登陆5个交易市场,中企IPO平均融资额为1.33亿美元,单笔最高融资额7.99亿美元,最低融资额1263.17万美元。22家IPO企业中16家企业有VC/PE支持,占比72.7%,其中,运通网城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之时,获得了交银国际控股、中国信达资产和复星国际3家基石投资者认购的1.94亿新加坡元。
据统计,7月募资金额最大的3起IPO案例为:国银租赁上市(募资7.99亿美元),运通网城上市(募资4.66亿美元),中国物流资产上市(募资4.34亿美元)。较6月份来说,7月IPO的总募资额与之基本持平,数量有所增长,市场表现平稳,各企业的IPO融资额比较平均,没有出现6月中银航空租赁大数额募资额拉高均值的情况。相较于2015年同期,7月资本市场稍显活跃,募资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近9亿美元。
从各资本市场表现情况来看,中企在海外和国内的交易所IPO融资额分别为21.01亿美元和8.33亿美元。
导报记者查询获悉,国银租赁、运通网城和中国物流资产分别在港交所主板、新加坡主板和港交所主板上市,募集金额分别为7.99亿美元、4.66亿美元和4.34亿美元。继6月中银航空租赁募资十亿美元之后,7月又一家租赁公司稳坐募资额头把交椅。资料显示,国银租赁是中国首批租赁公司之一,也是中国银监会监管的首批租赁公司之一。
国银租赁获三峡资本和全国社保基金会在内的6家基石投资者共计48.93亿港元认购,中国物流资产上市之时则获得了中民投资本、领睿一带一路投资、远洋地产和安邦资产直投部共计17.14亿港元的投资。可以说,公开发售的募资金额绝大部分是被知名的基石投资者认购。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资者中绝大部分是本土的投资者,这也是在全球资本市场比较低迷、IPO活跃度不高以及香港市场交投量不理想的情况下,国际投资者和香港机构对内地经济持谨慎态度的体现。
根据私募通数据统计,7月份发生的IPO退出共15起,涉及机构49家,19只基金。IPO退出数量同比上升87.5%,环比上升100%。以发行价计算,7月IPO退出平均回报倍数为2.06倍。深圳中小板、创业板、上交所和香港主板的平均退出回报倍数分别是2.34、2.28、1.94和0.62倍,对比6月的退出情况略显逊色,这主要是因为7月IPO企业的发行价都不高。
机构退出海波重科存疑
迹象来看,监管层有意在上市企业堰塞湖的排队压力下提速和提规模来调节发行节奏。7月8日和22日,分别有13家和14家企业获得证监会的新股批文,募资规模约91亿和120亿元。证监会今年单一批次IPO批文达10家以上,募集资金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均刷新今年以来的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后期过会的企业比早已过会的企业更快地获得发行批文,究其原因,不少提早“放行”的过会企业募资规模较大,而每批次中这样的企业并不多,不难猜测监管部门在考虑市场承受力的基础上,试图将每批次发放批文募资规模维持在适当的额度上。
7月19日,海波重科登陆创业板,这是湖北省今年第二家A股上市公司。该股首日如期上涨44%,随后连获17个“一字”涨停板。
海波重科主营桥梁钢结构工程业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桥梁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2009年9月1日,海波重科获科华银赛创投、友安投资、天堂硅谷、华工创投和大华资产联合投资4000万元。
从证监会披露的信息看来,海波重科在2014年5月进行了预披露,可以推测,一年多以前的海波重科进行了上市辅导。但就在2013年1月15日,大华资产以每股5.66元转让给九派创投200万股,对比2012年年末每股收益0.43元,转让收益率超过13倍。但是,一般而言,此类公司上市后的普遍市盈率超20倍。因此,大华资产在这个时点退出海波重科令人疑惑。
此外,友安投资在2009年12月后便消失在股东名单中,其退出海波重科的具体时间和金额都未披露。
7月20日,获得IPO批文的江苏银行启动申购,这是继2014年1月上市的南京银行(601009,股吧)之后,又一家江苏省的银行成功上市。
此外,在当月25日,江阴银行也拿到发行批文,将成为江苏第三家上市银行,A股首家农商行。而苏南地区的无锡农商行、常熟农商行、吴江农商行和张家港农商行均已过会,“苏系”银行在仍然等候发行批文的银行中独占4席。
不得不说,江苏省这些富庶地区的城商行、农商行在深耕本土、掌握当地资源方面有着国有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资产质量也比较优异。较其他地区银行而言,江苏系银行更能配合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到有的放矢,但与其他的区域性银行一样,江苏的这些银行也会面临地域成长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