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央行频表态触动市场加息敏感神经

时间:2010-04-27 00:00:00

但分析人士对加息时点的推测分歧较大

4月24日是个周六,但对关心中国未来货币政策走势的人来说,却不是一个轻松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之内,三个央行的人说了三句话:先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说,中国将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再是新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北京说,中国当前最大的经济问题是资产价格上涨过快;最后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巡视员李德在上海说,当前央行采取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25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朗润预测”显示,市场对加息预期开始趋于强烈。

周小川是在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作出的以下表述的。他说,中国将综合运用货币、财政等多种政策工具,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潜在系统性风险。

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较为严重通胀威胁。央行最近对中国银行(601988)储户的调查问卷显示,我国储户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指数高达73.4%,已是连续4个季度上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预测,今年全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将同比上涨3.5%,超过3%的温和通胀警戒线。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更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下半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定会起来,全年可能超过4%,甚至5%。

兴业银行(601166)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如果4月份CPI数据显著超过2.5%,5月央行就可能加息。

作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他最近更被人关注的身份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在24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与《经济参考报》合办的论坛上,李稻葵说,今年乃至明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非常好,对经济的增长、物价的走势都不必过于担心,主要问题就在于资产价格上涨过快,更直接的说就是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

就在李稻葵说这话的前一天,央行发布的《201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指出,下一阶段应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努力稳定价格总水平。这是自去年实施经济刺激政策以来,央行首次提出稳定价格总水平,许多人把这解读为央行要稳定资产价格的先期表态。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在其博客中表示,当前国内资产泡沫升级,中国须当机立断,坚决地紧缩货币,抬升长期利率水平。国信证券26日发布的报告也表示,加息对抑制房价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果说周小川、李稻葵的表态,还只是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话,李德的表态就简明易懂多了。据外电报道,李德24日在上海出席一论坛时表示,在CPI水平超过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后,实际负利率已经形成,因此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他强调,这只是他的个人观点。而且央行即使加息,也是小幅的。

渣打银行个人银行财富企划业务部总经理梁大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考虑到中国目前对于通胀的担忧已经再次显现,渣打银行预计中国央行可能会在下半年加息两次,每次加息的幅度为27个基点。

陶冬的预测更为激进。他说,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已出现收缩,而中国的通胀形势将决定央行何时加息,加息多少。鉴于今年下半年国内必然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密集加息。

央行对物价形势的措词正发生微妙的变化。

23日,央行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表示,下阶段要努力稳定价格总水平,这是经济刺激政策推出一年多来央行首次作出“稳物价”的表态;24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表示,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业内人士分析,管理层对于物价的判断可能正从“通胀预期”向“通胀”过渡,而对物价走势的判断将左右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加息政策可能正从幕后走向台前。非常规的刺激政策往往带来非常规的后果,通胀的压力正逐渐变为现实。如果货币政策要达到预调的目的,那么价格工具已经到了要上场的时间。

目前,通货膨胀究竟还有多远?在15个月累计新增贷款12万多亿元后,通货膨胀这头怪兽什么时候会冲出笼子,对此做出判断变得很难。

仅从数据上看,3月CPI同比涨幅下行至2.4%后,4月可能略有回升,估计在2.6%-3%。由于去年基数过低,二季度CPI涨幅很可能超过3%,全年物价高峰出现在5-7月可能性较大,只是究竟有多高目前还难以判断。但可以肯定,如果剔除猪肉价格这个最大的“减量”,物价上涨水平将更高。而PPI连续8个月环比正增长,4月可能继续在6%左右的高位。总的来看,受货币信贷快速增长、大宗商品价格回升、资源品涨价等因素影响,二、三季度物价形势并不乐观。

然而,仅以CPI来看待物价形势尚不全面,未来通货膨胀最大的威胁可能潜伏在房地产市场。

去年3.1万亿新增信贷流向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今年一季度又增加了8000多亿元,近4万亿元信贷撬动的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去年全国住房交易金额超过6万亿元,吸引了大量资金。可以说,在过去一年多时间中,过剩货币的水分很大程度上被房地产这块“海绵”吸收了,延后了通货膨胀到来的时间。目前房地产市场在政策密集调控下面临调整,巨量资金可能集中出逃,这些多余的货币一旦重新释放,必将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央行要“稳定价格总水平”,虽然有央票、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也包括信贷规模调控,但这些更多是针对货币信贷数量的调控。在经济景气整体上升、PMI连续13个月在50以上、以房价为代表的价格指数出现过热甚至泡沫的背景下,应该适时提高社会整体资金成本,重启应对通胀的终极手段即加息这一价格工具。

从减小负利率的角度来说,加息的必要性也在上升。CPI涨幅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理论上说通胀预期已经演变为真实的通胀。正是由于负利率,人们担心自己手中的票子“毛”了,才会催生房地产市场投机热潮,导致消费“畸形”发展。无论是为了稳定通胀预期,还是为了稳定价格总水平,都应避免负利率长期存在。

此前市场的一个担忧是过早加息将阻碍经济复苏的步伐。目前对于全球经济前景的基础判断悄然发生变化。上周美国公布的3月新房销售增幅创47年来新高,次贷危机的阴影逐渐消退;希腊申请启动欧盟IMF救援机制,区域金融或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降低;近日欧美股市连连回升。如果欧美经济彻底企稳反弹,则中国经济复苏可能大大提速。

另一个担忧是加息可能吸引热钱流入。目前对于今年人民币升值3%-5%预期比较强烈,热钱瞄准的是人民币升值,加息27个基点对预期的影响很小。升值本身也具有紧缩效果,但中国加息不一定要在升值之后,也未必要等到美国加息之后进行,何时加息最终要取决于中国的物价和经济形势。

亮丽经济数据令央行加息左右为难

要辩证分析央行今年年内是否会加息这个问题。如果结合一季度GDP增长与二季度通胀压力看,确实存在加息条件,二季度末或现加息时间之窗。如果加息,则全年只加息一次。但如果二季度不加息,则全年就不会加息。

一季度亮丽的经济数据,令“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增长神话再度显现,引致一度流行有关“经济已出现过热”的争论趋于平息,加息或将延后的主张渐成主流。那么,中国经济未来能避免过热或通胀压力吗?央行是否还会选择加息呢?这些疑问非但没有消失,市场的分歧反而越来越大。

笔者认为,尽管综合考虑全年经济增长率、通胀压力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因素,今年全年不加息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分阶段分析会发现,一季度经济增长与二季度通胀压力会导致出现GDP和CPI在高点的“双碰头”,这就基本上具备了加息的条件。也就是说,二季度末(或7月份)将闪现加息的时间之窗。如果加息的话,今年只有一次加息;如果二季度末不加息的话,则可断定今年全年都不会加息。

具体分析,有以下四个基本理由。

一是从经济增长率来看,目前经济复苏较为确定,尚未步入“过热”区间。事实上,市场普遍预期一季度经济高增长。这有基数原因的影响。去年一季度经济增长6.2%,为当年最低点,后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呈逐季加速之势。因此,翘尾因素对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影响很大,今年全年经济增长走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率约为9.5%,仍略低于长期潜在水平,也不会步入“过热”的区间。

经验表明,政府对经济增速性质的判断标准大体为,12%以上为“过热”,10%以上至12%为“偏快”,9%—10%为“平稳较快”,8%以下将面临“保增长”的压力。据此衡量,2010年全年都不会出现经济过热,这大大降低了央行动用加息手段为经济降温的必要性。另外,目前经济增长还存在着基础不牢固、结构不平衡、发展方式面临转型等问题,政策过早退出或突然大力紧缩,都有可能导致再次“保增长”的风险。

二是从通胀水平和走势来看,全年的CPI增幅有望保持在3%之内,全年的走势则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形态,其中二季度末(或7月份)的通胀水平可能达到最高值。

这是因为,受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二季度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日益加大,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可能继续攀升;在食品、居住以及政策性调价因素(如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共同推动下,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在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初(6、7月份的CPI涨幅可能逼近4%)达到高点;从翘尾因素来看,无论是CPI还是PPI,在二季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正是这三方面因素的存在,将使政府和货币管理当局面临管理通胀预期的巨大压力。

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率与通胀水平两个重要指标不难发现,央行加息将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从全年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来看,全年没必要加息;但如果综合分析一季度和二季度经济数据,就基本具备了加息条件。

事实上,观察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手法不难看出,政策调控主要依靠数量型工具进行,即运用公开市场操作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倚重贷款额度管理来控制信贷投放,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备用手段应付不时之需,这构成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路线图”。但是,对加息和升值一直都比较谨慎。在这种情形之下,国际经济环境将成为是否加息的重要参考变量。

三是从国际经济环境因素看,美联储何时加息将具有风向标意义。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如果中美两国在政策退出方面能保持协调和合作,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美联储在二季度末开始加息,那么中国央行同时加息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四是保持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对中国央行而言至为重要。目前,人民币汇率承受着空前的外部压力。在人民币升值或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预案形成之前,中国央行选择加息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我们也注意到,中美两国高层在二季度交流频密,尤其是在5月份,还将举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届时,两国就政策退出和人民币汇率方面的谈判有可能达成共识。倘若真的如此,中国央行在二季度末(或7月份)启动加息就水到渠成,一则对“负利率”进行适当修正,二则剑指房地产价格泡沫,以防范金融风险。(作者系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总监、宏观分析师)

央行警示密切关注价格走势 负利率不是加息的理由

专家表示,短期中国仍将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为主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示要密切关注价格走势以管理通胀预期。结合近期政府频出重拳调整房地产市场,资产泡沫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监管层的此番表示,又透露出怎样的政策动向呢?

对此,昨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央行的此次表态传递出政府可能对宏观经济结构和政策等方面的进一步调整信号。从央行的角度来看,控制银行系统性风险成为主要调控对象,调控的手段仍然以调整存款准备率等边缘工具为主,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亚玲认为,“周小川的此次表态,确实透露出国内资产泡沫的严重。而造成泡沫严重的原因在于,从市场内部来说,我国的根基没有改变,中国农民较弱,政府现在鼓励将农民推向城市,农产品(000061)价格上涨成为现实问题,同时这部分占CPI占比较大。同时,去年银行天量放贷,市场流动性过于‘充裕’。此外,从国际市场来看,美元的不断升值,时期长达近4个月,任何价格都是遵循着有涨有跌的规律,那么,当美元不再升值的时候,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样对我国造成不小的压力。”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认为,无论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新国十条的推出有利于减弱房地产投机行为,降低房价的同时,还能压抑流动性。只要中国的资本流动是管制的,短期内系统性风险将不会存在。”他表示,中国系统性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中国这份资产失去吸引力,国际资金全面撤出中国。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则表示,中国的通胀预期实际上已经比较严重。狭义来说,如果不从CPI上看,其他几个价格指数都上升较快。如近期央行公布的企业产品价格指数已经突破了5%这个警示关口。从广义来说,中国目前的资产泡沫已经升级,所谓通胀预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整个经济对经济长期利率极低,甚至负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资源出现错配,同时又回避调整资金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当这种结构性的错配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时候,基准利率水平就将出现调整的可能。当然,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可能还没完全具备成为现实的条件。

魏凤春则表示,负利率不是加息的理由,利率的信号作用大于实质作用,加息是整体扩张政策转向平常的印章。

谭亚玲也认为,此次央行的表态体现出政府或进行宏观结构和政策方面的调整,而从央行的角度来看,银行金融体系的风险控制成为重点,也就是控制货币的流动性。我国银行以国有银行占比较大为特点,因此,短期来看,中国还会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边缘工具为主。而调整利率最终还是会以CPI指数以及国外美联储的加息决定来进行调整。

加息可能不大 房价下跌或减轻通胀压力

近期关于央行是否加息的争论,随着CPI由负转正而变得越来越激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上表示,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又使加息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此,有关专家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一致表示,近期加息可能性不大,楼市调控政策下的房价下降趋势,或将减轻对通胀预期的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华盛顿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加快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配额和发言权。他表示,中国将综合运用货币、财政等多种政策工具,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潜在系统性风险。

对于通货膨胀的问题,北京大学首位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由于房地产调整政策的集中出台,房价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所下降,大大减小通胀压力。

“如果房价能够打压下去,那么通胀的压力将大大减小,因为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高涨,是日前通胀预期骤升的重要理由。”李义平表示。

同日,知名学者丁一凡表示,近期加息可能性不大,还要看全球经济的整体走势。“如果加息,或将诱发更多国际资本流入,使得加息本身要抑制通货膨胀的意义大打折扣”,他表示。

加息呼声再起 年中或是合适时机

加息呼声再次响起。

2月份的CPI涨幅飙升至2.7%,将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甩下了0.45个百分点,离2.79%的2年期定期储蓄利率也仅一步之遥。3月份CPI虽然回落至2.4%,但仍高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而且预期年中还会出现CPI的高点。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巡视员李德和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近日不约而同地表达了通过加息解决负利率的观点。

负利率引发加息呼声

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巡视员李德在上海表示,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超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后,就形成了实际负利率,“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但即使央行加息,也是小幅的。”

同时,他表示这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同一天,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在北京表示:“我国当前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似乎进一步恶化,货币政策应作相关调整。”他认为,我国利率已是“负利率”,这也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因此,如何合理提高利率、控制信贷规模等问题迫在眉睫。

余永定曾于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间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3月CPI同比上涨2.4%,较2月份有所回落,但仍高于目前2.2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最后还是要看央行的表态。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4日出席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部长级会议时发言指出,中国将综合运用货币、财政等多种政策工具,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潜在系统性风险。

年中或现加息时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经历了3次负利率阶段。第一次是90年代初期,此次负利率出现6个月后,央行才第一次加息,名义利率最高到10.98%。第二次负利率阶段始于2003年底,止于2005年初,名义利率到达了历史最低值1.98%,央行在负利率一年后才选择加息。第三次负利率阶段开始于2007年2月,历时21个月。此年内,央行连续6次加息。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董事总经理滕泰指出,从实证情况来看,加息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之一:现实的通胀压力明显加大,CPI连续三个月超过5%,预期6至12个月的CPI涨幅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实际储蓄利率存在持续为负值的可能。

他认为,2010年全年的CPI和PPI走势将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形态,鉴于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接近“过热”区间,如6、7月份CPI逼近4%,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便不能完全排除。

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表示,许多国家,无论其大小如何,正处于资本大举流入与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接收端。许多新兴经济体应收紧货币政策,这通常会采用加息方式,但又害怕吸引更多热钱。有鉴于此,紧缩的财政政策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方案或用作宏观审慎措施。

国泰申万激辩:加息“靴子”二季度能否落地

二季度央行会否加息,无疑是当前市场的焦点话题之一。对此,国内两家重量级券商24日却给出截然相反的答案。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政府在精准调控房地产行业后,今年不会再采用加息的政策。申银万国(行情,资讯,评论)研究所所长陈晓升则表示,二季度加息和人民币升值的“靴子”都有可能落地。

是否加息众说纷纭

李迅雷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由于今年中国经济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现象,其实未来是没有加息必要的。“像我这样认为今年不会加息的人,几乎没有。大部分人都认为今年要加一到两次。”李迅雷颇有些自嘲地笑着说。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李迅雷进一步指出,4月22日,央行三年期央票招标利率为2.74%,比前期的2.75%降了一个基点,超出市场预期,这表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发生了微妙变化。在银行调高二套房贷利率后,等于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大幅度加息,这是一种精准化的调控方式。从稳定经济的角度来讲,打压房地产后,其他方面则要保持一个稳定或不变,甚至要鼓励的态度。

“如果采取一视同仁的措施,最近这两年产能扩张如此之大,如果再加息的话,会大大增加了各方面的成本。”李迅雷表示,“事实上,银监会已经加大了对信贷规模的控制,加强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加强了银行信息的要求,我理解为这都是货币政策。”

但在陈晓升看来,二季度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他认为,在一季度经济数据非常好的背景下,政府应未雨绸缪,各项调控措施可能在二季度密集出台。而在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中,财政政策会放在最后,利率和汇率政策则可能成为继紧缩流动性后首先退出的。据此判断,二季度中国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对市场来说,还有靴子没有掉下来。靴子是什么?就是可能超预期的政策。”陈晓升说,“2010年市场既不是单边向上也不是单边向下,而是在跳交谊舞,是政策和经济之间的博弈。我们预计二季度有可能出现经济增速的下降,而在一季度前后,市场会释放整体业绩下调的风险。”

房地产调控的连锁效应

李迅雷表示,在房地产遭遇调控时,会出现投资面临切换的局面。也就是说如果房地产行业在调控中被压制后,其他行业必须要补上,否则中国经济就会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

“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是经常提及的一句话。平稳就是不要因为房地产新政而使经济出现比较大的波动,较快就是保持目前的速度不要大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就应该在其他方面加大力度。”李迅雷说。

陈晓升则表示,这次房地产调控一定会见到成效,而且房地产价格已经改变方向,因为政策的节奏、力度和灵活性、针对性都已经表现出来。汇添富基金公司研究总监韩贤旺表示,房地产今年会制约整个股市的投资,其对一些大类资产的影响非常大,也会影响到未来股市投资趋势的把握和未来方向的走势。

央行今发750亿元1年期央票

央行26日公告,为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2010年4月27日(周二)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2010年第三十二期央行票据。本期央票期限1年,发行量为750亿元。本期中央银行票据以贴现方式发行,向全部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价格招标,到期按面值100元兑付。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上周四3年期央票在发行量显著放大的背景下利率还有所走低,市场加息预期因此大大弱化,今日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不排除有走低的可能,不过目前市场普遍观点仍预计本期1年期央票利率将保持稳定,从而稳定市场各方预期。而在资金回笼方面,由于地产信贷的调控,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预计本周央行仍将进行较高力度的公开市场操作,以大幅回笼资金。

央行报告透出货币政策新动向 双率择机必动其一

日前央行发布的《201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指出,下一阶段,应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努力稳定价格总水平,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人们注意到,这是自去年实施经济刺激政策以来,央行首次提出稳定价格总水平。

如此提法确有新意。此前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目标紧盯通货膨胀,而3%CPI为通胀预期的核心指标。稳定物价总水平的提法则更为宽泛。

为什么在普通人的感觉中,物价上涨速度和CPI指标波动并不一致?这与CPI指标的构成有很大关系——食品类所占权重较高,约32%,居住类只占14.69%,而房价并不计入CPI。如果你是城市居民,你的支出可能更多地用于购房、医疗和子女教育,而这几个方面在CPI构成中的权重与实际并不相称。且这些项目的价格近年来正大幅上涨,从这个意义上说,CPI低估了消费价格水平。如果以狭义的CPI为预期管理的惟一目标,那么物价管制对于真实通胀极可能也是低估的。

近年来房价的上涨在CPI数据中并没有得到反映,但房价的上涨实实在在地削弱了人们的购买力。而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储蓄存款增幅开始下降,房价的持续大涨最直观地告诉人们,存钱不如购房。凭着资产增值的愿望,人们把越来越多的钱送上了房地产这辆高速奔驰的快车上。然而这趟快车的拥挤程度正加速着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也增加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社会风险。

已有不少声音呼吁货币政策制定者将稳定价格水平的努力拓宽到更广泛意义上的对象,除了商品与服务,还应包括资产价格波动。实践中,近年来西方国家房地产价格与CPI物价指数的偏离,也令决策者和经济学家更多地关注资产价格走势。

要保护群众的购买力,在制定经济和金融政策时就要求综合考虑各种价格指标,包括地产价格,因为地产价格已成为更广泛意义上通胀的一个主要推手。在更为宽广的通胀内涵下,稳定价格总体水平,意味着更为严格的预期管理。

与此相呼应的是近期大力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而央行管理通胀则是依靠货币政策工具,一季度后中国经济出现增长偏热的倾向,今年物价上涨压力很大。央行放出的政策信号是,CPI在未来央行价格目标体系中的作用将逐渐减弱,PPI、房屋价格、国际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将有所增强。虽然从通胀预期到通胀现实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如果央行将更广泛的整体价格考虑进去,并意欲调控整体价格水平的话,一旦通胀态势加重,则央行在考虑经济恢复程度和出口增长恢复态势之下,双率(汇率和利率)择机必动其一。

央行研究局官员称加息可能性较大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巡视员李德表示,央行采取加息的可能性已经比较大,但幅度有限。

据外电报道,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巡视员李德24日表示,央行采取加息的可能性已经比较大,但幅度有限。

他在上海出席一论坛时表示,CPI水平超过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后,形成了实际负利率,因此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即使加息,也是小幅的。

李德表示,目前央行货币政策还是以微调为主,并偏重数量调整。但去年商业银行投放近10万亿新增信贷,货币供应量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势必会对通胀形成压力。

  • 上一篇:四大渠道应对负利率基金最好长期投资
  • 下一篇:股指期货进入机构时代有利券商基金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