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粉处境尴尬
外资奶粉加紧圈地
奶粉品牌率先提出奶粉涨价,国产奶粉则一直处于涨与不涨的尴尬境地。自“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来,消费者对于外资品牌已经有了依赖感,这让急于改善市场境遇的国产品牌苦不堪言。与此同时,借机抢占市场的洋奶粉也开始加大在华投资。
国产品牌仍在恢复元气
记者调查发现,三聚氰胺事件前几次涨价潮,国产奶粉基本上是和外资奶粉同时涨价,甚至有时涨幅还会高于洋奶粉,比如在2007年6月奶粉涨价潮中,三鹿、南山、圣元的涨幅就高于雅士利。
但发生于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让国产奶粉遭遇“滑铁卢”。当部分费尽心思挤进高端奶粉行列的国产婴幼儿奶粉身上也沾上污点后,国产品牌彻底跌入低谷,外资奶粉在国内市场占据话语权。
据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关于近几年我国乳业格局的统计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前,国内奶粉市场中,国产奶粉市场份额占到40%多,在婴幼儿中高端奶粉中,伊利、三鹿、圣元、贝因美、南山等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外资品牌市场占到50%-60%。国产奶粉与外资品牌,基本在市场上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国产品牌市场份额迅速萎缩,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到70%—80%,但是随着这两年国内乳业市场的逐渐恢复,现在外资品牌已经回落到70%以内了。预计随着后期的逐步发展,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会逐步回升。
虽然在经历危机后,国内乳业的恢复速度很快,但跟风涨价,远没有三聚氰胺事件前来得自信。王丁棉认为,“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国产婴幼儿奶粉没有叫板外资奶粉品牌的能力。”
“其实三聚氰胺之后,大品牌大企业都受到一定伤害。去年来看大企业的竞争相对比较温和,价格战几乎没有出现,都在忙着疗伤。”王丁棉表示。
国际巨头加大在华投资
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中国奶业连续10年,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发展,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让不少外资奶业品牌垂涎。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外资品牌对二三线市场也趁势而入,开始运作地级以下市场,在这些原来是国产奶粉的主战场上,多美滋、雀巢等外资品牌销量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外资已经意识到了县乡市场的重要性,尽管抢占农村市场目前只是开始,但外资如果针对县乡市场推出中低端产品,其销量无疑更大。河北、河南、江浙一带,乡村的外资奶粉的接受度甚至超过了国产奶粉。
在高端市场已经很稳的外资奶粉在二三线市场,采取低端路线。去年,多美滋推出低端产品贝乐嘉系列,价位在40多元。有经销商表示,这个价位对经销商操作市场特别有利,也被消费者认可。
惠氏投资20亿元新建的苏州工业区预计今年年底投产。将主要生产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其他营养品,投产后将主要负责中国市场的销售,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产能将大增。业内人士判断,要想将这些产品销售出去,惠氏也必向县乡市场渗透,推出不同的产品。
外,记者注意到,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中国的产能、市场网络、铺货、仓储及广告宣传等方方面面都加大了投资力度。
甚至因受三鹿事件而一度退出中国的恒天然,也在去年底重回中国市场。AC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其推出的孕妇奶粉在重返广州5个月内,已成为当地市场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