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今年我国天然气市场将延续紧平衡态势

时间:2022-02-24 00:00:00

2021年,我国天然气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偏淡”行情,成为全球第一大LNG进口国。预计2022年,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市场整体将继续保持供应紧平衡局面。2021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突破历史极值。全年表观消费量372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420亿立方米,超过2018年历史最高增幅417亿立方米。国内天然气产量208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26亿立方米,增幅6.4%。进口资源1691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44.0%。其中管道气进口591亿立方米,占比35%;LNG进口1100亿立方米,占比65%,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LNG进口国。LNG购销长协创新纪录。2021年,LNG现货价格高企,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供应商为追求长期稳定的资源供应,积极寻求LNG长协资源,全年14家进口主体与卡塔尔石油、美国切尼尔、俄罗斯诺瓦泰克等共签署LNG采购合同20份、合同量超出过去7年总和。2022年,我国天然气市场将呈现出以下特点:市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放缓。在经济托底、能耗双控、环保督察、产供储销能力提升等带动下,天然气市场需求整体仍然保持较快增速。同时,疫情多点散发、全球供应链恢复出口订单回流、新建气电装机不足、国际资源紧张、价格持续高企、替代能源冲击等又对消费增长形成抑制。综合判断,2022年全国天然气总需求量在4070亿立方米左右,新增需求约3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9%,低于2021年12.7%增速,增长领域主要来自工业燃料和发电,四个季度增速总体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资源供应稳步提升但季节性矛盾仍然难免。几大石油公司持续推进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预计2022年国产气可增加130亿~140亿立方米。全年可供资源合计4050亿~4080亿立方米,年度供需融合上基本平衡。但是,年内计划投产的北燃天津、新天唐山、中国海油滨海、国家管网漳州等LNG接收站基本都在10月份之后甚至年底才投产,采暖季前难以形成有效接收能力。同时,储气库建设也相对滞后,高峰月特别是高月高日保供能力仍将有欠缺,局部时段局部地区继续承压,还需要采取需求侧调节措施。2021年,全球疫情缓和带动经济复苏,叠加碳中和升温,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全球天然气市场形势出现重大变化,供需已突破周期性规律,三大市场气价大幅上涨至历史新高。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失衡,短期内供应紧张仍将持续的背景下,我国天然气行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相关保障工作。一是持续加大国内上产和储备能力建设力度。面对逐年上升的对外依存度,须吸收欧洲在大国博弈和对抗中天然气供应安全问题教训,同时从近两年国内外市场供需形势和价格反转中进行反思,坚定不移推进国内上游气田增储上产,加大优质产能释放力度,尽可能多地把天然气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同时持续加大储备能力建设,强化各方保供责任,夯实资源稳定供应的基石。二是引导资源采购和下游销售签订中长期购销合同。2021年,我国LNG进口现货资源占三分之左右,给资源进口商和下游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成本负担,同时给生产运行协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建议国家统筹资源与市场,立足长远,推进主要资源供应商签订中长期海外资源采购合同;引导国内上下游签订中长期购销合同,鼓励采用与国际油价、国际气价等标杆价格挂钩的灵活定价公式;利用长协LNG资源优先保障国内市场需求,有余量的前提下寻求国际转售;推进企业间合作,走出囚徒困境,共同在国际市场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三是提高接收站和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水平。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应坚持保供与开放双重目标导向,以保供为核心任务,遵循采暖季保供优先、淡旺季均衡优先、长协资源优先原则,不鼓励单独申请淡季窗口。建议加强行业监管,明确新进入主体的保供责任,构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加强购销合同及管容、LNG接收站窗口期履约监管,建立信用管理常态化机制;加强天然气供应安全监测预警,提升对生产运行和市场需求的监测能力;加强市场引导,以资源供应相对宽松为原则,稳定LNG现货采购规模和节奏。四是抓引领、扩市场、促增量,谋划行业长期发展战略。首先,应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提升天然气在平板玻璃、卫生陶瓷、建筑材料、钢铁冶金等行业,以及其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燃料类炉(窑)的气化水平。其次,抓住全国加快建设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契机,以气电调峰、调频及作为备用电源为抓手,推进一批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项目建设。加快天然气期货市场体系建设,形成竞争开放、规范有序的全国天然气市场交易环境。(作者:周淑慧 为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首席技术专家,沈鑫 为该院天然气市场研究室主任)

转自:中国石油报

  • 上一篇:今年新增光伏装机或超75GW 诸多挑战待解
  • 下一篇:痼疾尚存新问题又现 茶业亟待多手段加强食安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