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聚焦无人机配送:智慧物流布局关键一子?

时间:2022-03-25 00:00:00

手机下单外卖,负责配送的不是外卖骑手,而是无人机——骑手将外卖装载入货箱,无人机“接力”按照既定航线前往社区配送站,“忽视”订单高峰期、拥堵路况等等,一单派送只需15分钟……这样一波未来感十足的操作,正慢慢成为现实。日前,《“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正式印发,首次将航空物流纳入行业发展规划。值得注意的是,物流规划提出建设智慧货运,其中就包括鼓励应用自动驾驶智能卡车、自动导引车、智能穿梭车、无人机等智能化运载设备等。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机配送产业能够极大限度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较低这一痛点、难点问题,在低空经济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万计订单享智慧物流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从无人机投递包裹到运输防疫物资,再到无人机送餐……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精准续航、智慧灵动的无人机正在将其“配送员”的新身份演绎得淋漓极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在无人机新兴业态领域,各类无人机日均飞行小时4.57万小时,持续在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发挥效力。记者采访了解到,截至去年12月,由美团针对城市末端配送场景自主研发的FP400系列无人机已经在北京、深圳两地测试机场完成了超过32万架次的飞行测试。2021年初,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完成了首个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配送任务,并在其后的深圳疫情中为深圳南山区抗疫建立城市物资运送 “空中通道”,给隔离区居民配送紧急物资。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下,无人机如何实现配送?据介绍,目前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坪山、龙岗等8个社区1个商圈为8000多户居民提供无人机即时配送服务。这些无人机时速可达10米每秒,一次最多可配送2.5公斤重的外卖。用户下单后,骑手前往商家取货并将其送至起飞机场。无人机装载货箱后,按照系统后台调度规划的航线将货品送至目的地社区配送站,用户可通过手机扫码打开社区配送站格口取货。以3公里的距离算,从餐厅出餐到配送送达仅需不到15分钟。统计还显示,美团无人机配送完成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数已达1.9万单。“无人机末端配送可以解决多式联运、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问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并且提高我国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蓝天青年学者刘胜军认为,无人配送是物流的一个大趋势。从短期来看,无人机配送的技术成熟度是高于自动驾驶车辆,运行场景相对而言并不复杂。记者注意到,《深圳市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在地方立法中规定了城市中无人机的物流配送,意味着法律政策开始承认城市无人机物流配送,无人机配送从商业模式畅享开始进入试点落地和逐步推广实施阶段。而在国家规划蓝图中,相关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社区电子商务,探索推动无人物流配送进社区。推动‘互联网+’与社区服务的深度融合,逐步构建服务便捷、管理精细、设施智能、环境宜居、私密安全的智慧社区。”“无人机经济规模呈高速发展态势,年增长率超过20%,其迅猛发展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范恒山说。配送服务场景丰富实践应用优势明显当前,全球范围都将无人机配送作为布局智慧物流领域的关键一枚棋子,而最先尝鲜的领域往往是市场的自发选择。例如,在自然灾害多有发生的日本,无人机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灾害时物资运输和提升农作效率:去年11月,软银公司在日本和歌山县周参见町实施了实证试验,摸索利用小型无人机的可行性,设想发生灾害时向疏散居民提供热饭;乐天集团和日本邮便公司出资的JP乐天Logistics也在去年开展了在长野县白马村向山顶运送食物,以及在千叶市向摩天公寓楼顶送物资的试验。在中国,消费互联网行业的兴起繁荣带动了城市末端物流需求爆发式增长,为了应对更加复杂的城市环境和成本因素掣肘,许多互联网企业也在智能物流领域轮番发力,进而改变传统城市末端配送行业的形态。在此领域,美团就已初步完成了飞行器、自动化机场及无人机智能调度系统的研发工作,其中90%以上部件为纯自研,打造全场景、全天候的城市低空物流网络。在自研技术方面,美团自主研发的建设城市低空智能配送网络所需飞行器、自动化机场、智能调度系统等,90%以上部件全自研,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截至2021年4月中旬,美团已经申请和正在申请的专利已达300余件。除美团外,顺丰、京东等无人机物流模式日趋成熟,已在十余个省市开展业务。“无人机作为新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航空新业态发展的核心驱动。”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局原副局长李健表示。专业机构数据也在证明,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优势集中在商用场景下。德国专业研究机构Drone Industry Insights发布的《2021年无人机制造商排名》显示,在全球500多家以制造无人机为核心业务的公司中,商用无人机市场的40强中有11家为中国公司,两用无人机领域则由美国厂商主导。而在技术专利方面,截至2021年8月,中国无人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70.58%;美国占12.62%,排名第二。在第二名的美国,无人机进行大规模商业运营以前需要分别获得型号认证、生产认证、运营认证,涉及三个核心航空监管部门。其中,型号认证是对设计适航性的监管批准,是商业化的第一步。相关研究显示,许多美国公司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有业内人士进一步分析认为,我国无人机商用之所以取得优势市场地位,一方面得益于相关政策加持,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无人机配送市场蕴藏的丰富实践优势。例如,低电池成本和自主技术能为无人机确保动力,使无人机配送大大降低货物及人员的运输成本、提升效率。刘胜军认为,从社会意义来讲,无人机配送可以降低外卖小哥的工作强度,将简单、重复、风险更高阶段的工作交给无人机,既降低了外卖小哥在拥堵城市道路上“冲刺”带来的意外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城市的交通通勤压力,对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是有积极意义的。“无人机配送企业可以培训外卖小哥进行无人机的操控,负责无人机的运营和风险监控,提升外卖小哥的劳动技能,降低外卖小哥的劳动时间,有助于外卖小哥有体力和时间学习,更好的自我实现。”刘胜军说。此外,疫情同样加速了无人机商业化测试,提高了无接触配送的接受度。专业机构预测,预测下个五年,无人机将在全球范围内配送超过20%的包裹,收入达到1150亿美元。加强顶层设计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受访人士指出,当前,无人机配送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应抱有包容谨慎的态度。在立法和政策方面给予智能物流更多支持,做强做大我国的物流体系,为我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及时介入,必须守住安全底线。李健建议,要着力解决低空空域供给不足、法规标准不健全、无人机制造尚未充分体现其应有作用等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统筹规划无人机物流产业发展方向,加强研发、运营、监管等方面政策协同和扶持力度。将无人机物流运营所需的空域、场地、电气、通讯等资源纳入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推动城市物流网络建设,为无人机物流配送多场景应用提供支撑。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教授谭翔建议通过监管创新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在无人机等智能物流领域的科技创新。“要创新监管机制,在智能物流管理的顶层设计上,推进智能物流的发展并在城市场景落地;完善智能物流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充分考虑城市末端物流场景需求,各机构共同构建系统科学的智能物流法规体系;最后,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物流无人机等智能物流领域的科技研发和商业落地,进一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应用上的积极作用。”谭翔说。刘胜军说,监管部门应当强制无人机配送企业投保责任保险,为受损害的人员和财产提供保险保障。同时,无人机配送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安全运营的制度、程序和标准,事先防范和事中对应急情况进行标准化干预,事后对受损人员与财产进行第一时间的赔偿。此外,他认为,人机配送除了防止对地面造成的损害外,还应当避免空中与城市障碍物或其它无人机发生碰撞。这一制约因素可以通过完备的探测和防撞系统来实现探测和避免碰撞,另外,监管机构可以要求无人机配送企业报备固定运营路线,可以中途变更但每次变更时应进行报备,实现信息的公开和交互,防止碰撞发生。

转自:半月谈

  • 上一篇:前两月江苏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329列
  • 下一篇:一路西行到列日 中欧班列(新乡—西欧)线路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