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风电圈海:新一轮产能过剩在投资欢宴中酝酿

时间:2017-05-11 01:33:42

一轮海上风电的大规模跃进,已经箭在弦上。

被一些地方和企业视为跃进的“冲锋号”的是,国家能源局正在加紧推动海上风电的特许权招标。4月中旬,国家能源局将完成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合同文本,4月底将进行正式招标。

而在此前,地方和企业大规模的“圈海运动”早已开始。

“海上"圈地"开始于2005年年底,各大央企早就开始积极动手了。”国家“973”计划风能项目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现在江苏沿海适合发展海上风电的海域基本已经抢占完了。”

国家的规划略显迟滞。2009年年中,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要求各省上报海上风场规划意见,目前也仅有江苏省完成了规划报告。而在此之前,电力巨头们已经基本圈定了自己的海域“势力”范围。

“我国发展海上风电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目前并不具备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的条件。”中国风能协会会长贺德馨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海上风电是风能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在缺乏风场规划、资源普查和核心技术的现实条件下,目前国内风电企业出现的大规模圈海和跃进是“盲目和不科学的”。

  1亿千瓦风电“蛋糕”

4月初,中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的招标,已经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此时,风电产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早已摩拳擦掌。

“此次招标将坚持"三合一原则"。”一位接近特许权招标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投标者将是一个由电场投资方、风机制造企业和风场建设安装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价格也不再坚持“最低价”。这一规则的改动,增加了中标的难度,但对于中标者而言,将意味着更大的商机。

国家能源局已于近日向辽宁、河北、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市的自治区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申报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

在这之前的3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了海上风电招标工作方案讨论会。会议研究将在江苏大丰、射阳、东台和滨海的4块风场进行特许权招标,并将依此形成海上风电的参考电价。江苏省发改委已经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研究院对上述4块风场进行项目研究和前期勘测。

《财经国家周刊》从国家发改委核心人士处获得消息,正在修改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已经基本完成。按照新的规划,到2020年,风能发电的规模将由2007年初定的3000万千瓦调整到一亿千瓦。

在陆上风电渐趋紧张之下,新增风电的绝大部分将来自海洋。

面对这一巨大蛋糕,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下称中电投、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下称国电、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等能源巨头,以及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锐风电、湘电股份、金风科技等风机制造企业,已经展开了一场资源与话语权的争夺。

最后“攻关”

业内人士普遍预期,特许权招标之后,海上风电将出现“跃进”之势。各大央企对于“海上风场”的抢夺,也随之趋于白热化。

作为全国海上风能最丰富的县级市,江苏省大丰市首当其冲。

3月5日,《大丰市风电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上报江苏省发改委。根据规划,大丰将辖区内的490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划分为14块风电场。

“简直是抢购海上风场。”3月25日,大丰市风电产业招商局局长康红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一待特许权招标后,海上风场将采取核准制,即项目单位出具可行性报告,由国家或省发改委进行核准。这导致电力巨头们开始加紧圈海的 最后“攻关”。

大丰市政府汇总的材料显示,春节后大量电力巨头将目光盯准这块“风水宝地”,其中不乏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下称华电、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润电力、江苏国信集团、德国索拉CCE等行业巨头,而在此之前,中电投、国电龙源公司、大唐集团公司等巨头已经落户大丰。

虽然特许权招标尚未进行,但在投资商的不懈努力下,大丰已有3块风场“获得或者即将获得发改委的"路条"”,投资商分别是中电投、国电龙源和华电集团。其余11块风场则成为各路诸侯疯抢的对象。

“有意向的投资商很多,很多投资商已经开展前期工作了。”康红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同样的抢购也正在沿海其它地区重复发生。“我现在每天都要接待很多的电力企业,表达投资意向和许诺条件的太多了。”3月26日,江苏省东台市发改委原副主任刘洪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刘刚刚退居二线,目前专职负责该市的海上风电业务。

和大丰一样,东台也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根据规划,东台265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被划分为9块风场,其中编号为C1、C2的风场将参加特许权招标。

“特许权招标之后,国华能源将跟标H2电场,政府已经口头允诺了,另外6个项目也谈得差不多了。”刘洪表示,投资商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游说政府”了。

这并非特例。记者在东部沿海多个适宜发展海上风电的城市实地调查时发现,在特许权招标即将“落听”时,各大央企与地方政府的接洽骤然升温。

按照江苏省的规划,到2020年,盐城市的海上风电总规模将达到1300万千瓦。“如果现在签协议,几个1300万千瓦都不够签的。”盐城市发改委投资处副处长仲明说。

“2010年可谓是海上风电元年,在海上风场划定之后,圈海热潮是难免的。”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能源与电力系统分析师曹寅认为,特许权招标后的中国海上风电将进入快速实质增长阶段,为了在未来的“海风”竞争中不被淘汰,各大电力集团和其他投资者,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尽可能地抢占风场。

私下协议多于公开

“是一项法律的通过,导致了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风电行业井喷式的爆发。”顾为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他所指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于2005年2月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电网企业应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顾为东认为,上述条款直接刺激了企业上马风电的热情。

2005年开始,风电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跑马圈风”,各大电力巨头纷纷与地方政府签订巨额海上风电的战略协议。

有媒体披露,国华能源与东台市政府签署了一项开建400万千瓦的特大海上风电项目的协议,协议计划总投资达900亿元。

“五大电力集团的圈海协议都不会少于1000亿元。”一位中国风能协会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中国现在的海上风电基本上都是央企所得,“央企最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一上马就是200万千瓦甚至更大的风电场项目。”

“这些都只是意向性协议,最终能否获准建设还是国家发改委说了算。”国电龙源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但他同时坦承,国电龙源和地方政府也签署了大量关于海上风电的框架协议,目前该公司的海上风电基地遍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市。“协议金总额在1000~1500亿元左右。”

而在苏北沿海等海上风电集中的区域,电力巨头们的投资额度也大得惊人。

“大丰市早期的协议签了七八家,每家都是上百亿元的投资额,总的投资额度超过1000亿元。”康红说,早期的海上风电管理相比较混乱,在电力巨头巨额投资的诱惑下,县、市两级政府纷纷开门招商。

“具体签了多少协议?这很难说,反正很多。”南通市发改委交通能源处处长施宏杰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南通市的协议还可以统计,具体县市的协议就不太好统计了。

“不少协议是私下签署的,这部分协议比公开的协议多。”江苏省发改委一位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新能源司没有严格的统计,但可以肯定,协议的标的额远远超过海上风电的规划总量。”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目前东部沿海,近海树立的测风塔上百座,其中很多只是摆设,目的只有一个,“先画个圈占着。”

“央企大家谁都不差钱,只要能拿下项目,抢占先机,价格并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国华能源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经过5年多的圈海游戏,各大央企已经基本完成了对适合发展风电的海域的瓜分。不过,截至目前,获得国家能源局审批的海上风电项目仅有上海大桥一家。

刺激风电设备

原本已趋于过剩的风机制造业,也因海上风电而进入新一轮投资热潮。

2009年9月,国务院转发《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首次将风电设备列入需要抑制产能过剩的“黑名单”,但海上风电的发展又在沿海地区刺激出更多、更庞大的风电基地。

在江苏,南京、淮安、连云港等多个城市已经宣布布局海上风机装备,而盐城、南通、无锡等地则直接喊出打造庞大的“风电设备零部件基地”或“风电设备产业园”。

“政府的计划是寄望通过沿海风电场的建设,带动风电装备等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上述江苏省能源局人士说,具备发展海上风场的地方政府,几乎都在大手笔开建风电产业园区。

记者在江苏盐城市发现, 该市已经规划了4个超过10平方公里的风电装备产业园,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汽、上汽已经确定将分别落户各产业园。按照盐城市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的风电装备产业将形成10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2000亿元销售规模。

在盐城市政府提供的一份资料中,记者发现,该市2009年已有亿元以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25个,总投资300亿元。

“南通在建的有两个风机产业园,东汽和广东明泽已经确认将落户南通。”施宏杰告诉记者,虽然海上风能资源不及盐城,但南通具备更优越的港口优势,南通已经将风电设备制造作为未来产业结构的重要发展方向,“将致力成为世界海上风机的实验和装备基地。”

“不出两三年,仅江苏沿海新增风机产能就不低于1000万千瓦。”前述江苏省能源局人士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新增风机产能预计约2000万千瓦,而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表明,截至2009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也仅为2580万千瓦。

实际上,从辽东半岛到广东沿海,依托海上风电资源进行的风机装备基地群正在形成。

“中国现在有80多家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为76家国家认可的风机厂商,我们的生产能力甚至超过了世界的需求总量。”顾为东说,中国风机装备业远远超过了风电产业的实际需求,风机过剩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延续。

“风电开发是以属地划界、分片开发,地方政府对海上风电拥有很大的支配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有优质海上风场的地区大肆上马风机设备产业。”一位国家能源局官员表示,这一轮风电“跑马圈海”运动,有可能给未来的行业带来更大的产能过剩等问题。

在给《财经国家周刊》的邮件回复中,世界风机巨头维斯塔斯方面表示,“到2010年,这些企业按现有规模建成后,产能完全释放将使风电设备产能达到年产3500万千瓦,而今后5年的平均市场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至多1000万千瓦。”

地方政府筹码

“上马风场让地方政府除了倒贴钱之外,没有任何收益。”大丰市风电产业招商局局长康红告诉记者,按照相关政策,国家对风电场实行“减半”收税的政策,即增值税按8.5%的税率征收,这让地方政府感觉甚为亏本,“仅对中电投大丰项目进行与渔民休渔补贴,大丰市政府就掏出了6000万元。”

具备资源优势的地方政府显然并不愿意做赔本的买卖,于是“资源换项目”的政企博弈在沿海各地市频繁上演。

“现在谈海上风场我们都回避,只要有了风场,根本不缺投资。”康红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政府现在也在对投资者进行选择,“现在的要求是谈风场可以,但一定要带项目。”

沿海各城市“资源换项目”的路子如出一辙:启动一两个海上风场,吸引电力巨头进驻开展前期工作,进而展开“资源换项目”谈判,要求电力巨头带动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入驻,随后培养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风电产业集群。

而为了抢占优势资源,电力巨头也对下游采购商施加压力:不随项目落户就采购其它商家的风电设备。

地方政府的“霸王式招商”导致风电设备制造业沿海密集布局,虽然随政府招商起舞的风机企业有苦难言,但却极大地满足了官员们的GDP情节。

海上风电资源最为丰富的大丰市则在经济开发区和海洋经济区规划了两个10平方公里的风电产业园。按照该市市委书记倪峰的预期,两年后,该市风机总体销售规模将达到100亿元,而大丰市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42亿元。

顾为东表示,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地方政府大规模地圈定风机产业园。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在投资的欢宴中悄然酝酿。

辅文1

中海油的风电梦

在传统的电力巨头之外,一直以海上石油勘探开发为主业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也加入了争夺海上风场的行列中。

“大家已经把目光转向海上风电了。”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2006年年底,中海油决定进军海上风电领域,并将海上风电列为“未来30年中海油的重点投入”领域。为此,中海油专门成立了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并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攻城略地。

此前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室主任单联文甚至作出“就算做牺牲品也要朝这个方向海上风电探索”的表态。

2006年年底,中海油参与竞标上海大桥风电项目,最终惜败大唐集团联合体。其后,中海油试图涉足江苏大丰等沿海城市,但因在电力方面“什么都不会”而遭到当地政府的拒绝。

2007年是中海油风电项目的“突破之年”。当年年初,中海油与山东威海市政府签订了总投资210亿元的海上风电开发协议。2007年底,中海油与福建省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据此开始在福建省开展海上风电项目。

2010年2月,中海油在威海的海上一期10万千瓦风电场工程预可研报告通过了专家的评审。这一项目是全球目前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10亿元,规划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为顺利推进该项目,中海油建设了高达140米的海上测风塔。

“除了个别的项目,山东主要地区适合开发海上风电的地区都被中海油暗定了。”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投资贸易促进局局长助理高勤书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根据与威海市政府签订的协议,中海油将独家开发威海近千公里海岸线的海上风电,整个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号称“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

辅文2

海上风电争议

虽然海上风电的发展已经被提上日程,但大量与此相配套的工作仍旧停留在起步阶段,有的甚至尚未起步。

“我们对海上风电的准备工作做得还很不够。”面对已经出现的海上风电跃进,中国风能协会会长贺德馨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开发海上风电的困难很多,中国目前根本不具备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的实力,“滩涂地域内的风场建设工程、大功率风电机组的可靠性等问题都没解决,很多基础的工作我们都没做好。”

圈海规划争议

“如果没有政府的规划和后续文件,我们的项目中海油威海海上风电项目早就做起来了。”3月22日,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贸易促进局局长助理高勤书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国家能源局的政策远远落后于项目的进程,现在是项目在推动政策的制订。

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在电力巨头几近完成沿海布局之后,江苏省才将海上风电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而山东、福建、广东等省至今还尚未完成规划的制订。

1月27日,江苏省召开海上风电工程规划报告论证会,会议邀请了省军区、省交通厅、省环保厅、省海洋与渔业局、海事局等众多单位共同参加。

在与会人士提供的《规划报告会意见汇总》中,记者发现,这份由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所作的报告,在会上引起了多家单位的争议。

“规划材料多来自地方政府,未与军事部门对接。”省军区的代表在会议上说。

“风电场建成后对通航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航线预留距离过小。”海事局方面认为规划应该征求国家交通部的意见。

河海大学方面则认为规划中的多块风场涉及江苏省围垦综合开发区,另有多块风电场水深条件较好,适合作为预留航道,并建议将上述多块风场取消。

不过,上述意见均未改变当地政府对海上风电的规划方案。

“上报国家发改委的最终规划报告和论证会前的基本没有改变。”一位与会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论证会只是走走过场。”

而记者在实地采访中获悉,河海大学建议取消的东台C1、C2风场,不仅没有取消,还被划定为首批特许权招标项目。

“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规划的科学性往往被压制。”有参与江苏海上风场调研的河海大学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省里的规划更多只是汇总地方政府的意见,其他行政部门的意见基本忽略不计。

“我们曾经提出海上风电规划将对吕四渔场产生生态影响,但得到的回应是,你有什么比海上风场更有效益的产业吗?多少个渔场才能带来一个海上风电场的经济效益?”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该局还提出包括放弃在海洋沿岸和辐射沙洲布置风场、潮汐通道的改变将影响港航资源等意见,“没有得到什么回音。”

两个“奇缺”

“维斯塔斯的经验表明,海上风电的建设、开发和运行,远比陆上风电复杂得多。要确保风电厂良好运行,需要两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是要有成熟的技术,另外就是要有项目开发方面的经验。”

在给《财经国家周刊》的邮件回复中,世界风机巨头维斯塔斯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而这两方面正是中方目前所奇缺的。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在进行海上风电开发前必须进行风况条件、设置条件、选址条件、环境条件在内的多项调查,然而,虽然众多电力巨头已经基本瓜分了东部沿海的海上风场,但针对海上风场的科学攻关寥寥无几。

“目前东部沿海树立的测风塔不下百根,但大多数测风塔只是摆摆架势,全国符合设计标准的测风塔可能只有中海油树在威海的一根。”中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一位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现有的海上风场,要么没有进行前期调查,要么其调查结果也被束之高阁。”前述可再生能源委员会的专家表示。

和测风装置等前期调查工作相比,海上风机的难题更为棘手。即便如此,包括华锐风电在内的国内风机巨头纷纷表示已经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风机”,其中华锐风电盐城基地的3兆瓦海上风机已经批量生产,并已经供给上海大桥风电场安装并网。

“目前国内陆上风机的可利用率不到90%,海上风机的技术远远高于陆地,国产风机的可利用率将会更低。”虽然上海大桥风电项目已经并网发电,但很多专家并不看好其未来。“这不是商业项目,更靠近为世博会而建设的形象工程。” 江苏大丰市风电产业招商局局长康红说。

“按照科学的研制程序,一般的海上风电机组样机需要先在陆上试运行,然后再到海上,而且从样机运行到投入生产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贺德馨表示。

专家指出国外超过5兆瓦的海上风机一般需要在岸上运行监测3年以上,并进行海上恶劣环境下的风机各参数非标准排量模拟仿真试验后,才逐渐确定批量生产,而国内风机老大华锐风机4年前才开始涉足海上风机领域。

更令人担心的是,海上风场将遭遇台风的威胁,而因我国海上风电的极值风速目前仍无法确定。

“桑美台风2006年登陆浙江,最大风速78米/秒,导致浙江苍南风电场28台风机倒了20台,整个风场几乎报废。”顾为东说,如果没有科学、扎实的研究,海上风场将难以避免苍南的灾难。

“目前运营的国产风机质量问题,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年后集中爆发。” 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能源与电力系统分析师曹寅说。

  并网“老大难”

和陆上风电一样,海上风电也将遭遇并网难题,其难度甚至远远高于陆上风电。

曹寅认为,虽然海上风电场相对于陆上风电场更靠近中国的经济中心,电网容量较大,而且海上风力较为稳定,但是仍然存在谐波污染、电压波动及闪变等问题。

中电联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风电并网总容量1613万千瓦,并网风电容量较2008年增长92%,系近年来风电并网增速最快的一年,即便如此,仍有587万千瓦的风电因未能并网而空转。

“电网已成为推进风电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今年年初的“能源经济发展”论坛上,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说,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速度大大超出规划,远远超出了电网的发展规划,直接导致电网难以消纳新增风电。

“风电的随机波动特性导致对电网的贡献率难以超过10%。”顾为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风电在电网中的比重超过5%,就需要以智能电网进行调控;比重达到8%~10%以上,如果没有水电或燃气发电进行调控,则将危及电网安全。

“海上风电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网技术的发展。”据顾为东介绍,江苏电网目前最大负荷约6000万千瓦,而到2020年,江苏仅海上风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2300万千瓦。

为促进风电并网,国家电网已经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成立了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并积极开展智能电网的研发工作。

“智能电网这都是长期的研发项目,欧洲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已经持续了20多年,前后投入资金上千亿美元,但至今也没有彻底攻克这一难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电力专家表示,将风电并网“押宝智能电网是不明智的”。

与此同时,顾为东的“973”非并网风电项目也在就解决超大规模风电电量的问题进行研究。

按照顾的计划,非并网风电的终端负荷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电网,而是直接应用于钢铁、冶金等适应风电性能的高耗能产业。

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没有企业愿意与顾为东合作,并入常规电网仍旧是风电未来的主要渠道。记者 张超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 上一篇:Q1工业用电量大涨,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苗头隐现
  • 下一篇:纸业面临成本和产能过剩双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