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由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主办,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和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第二届中国大豆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国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在哈尔滨召开。与会嘉宾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机会与挑战、方向与趋势等进行了充分解读和讨论。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大商所一直围绕产业特点不断完善产品体系,通过调整黄大豆1号合约规则,全方位开展市场培育,让定位为非转基因大豆的黄大豆1号品种更好地服务国产大豆产业,提升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价值。
国产大豆迎来新机遇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一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并在政策上给予了诸多倾斜,如曾经专门针对东北地区的大豆、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临时收储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国家托底收购也影响了市场价格信号和产业链上下游的良性互动。为此,2014年以来,国家先后取消了大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大豆、玉米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据介绍,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提出“扩大豆、减玉米”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粮食主产省的工作重点。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整个东北地区的粮食种植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产大豆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全球期货市场发展历史看,大豆是最悠久的期货品种之一;从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看,大豆在中国期货市场最困难的时候曾经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大豆期货上市以来,大商所一直围绕大豆产业特点,不断完善大豆期货产品体系。1993年,大商所首次挂牌交易大豆期货合约;2002年,为适应国家转基因政策,大商所分拆原大豆合约,上市以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的黄大豆1号合约;2004年,上市以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的黄大豆2号合约。经过多年的培育,大商所已经构建起完整的大豆期货市场品种体系,对非转基因和转基因大豆都提供了价格发现工具和风险管理手段。
不断创新服务国产大豆产业
为了让定位为非转基因大豆的黄大豆1号合约更有效地服务国产大豆产业,提升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价值,大商所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合约规则方面,大商所调整了黄大豆1号合约交割质量标准,将交割方式调整为袋装、散粮并行方式,同时贴合近年来国产大豆贸易流向的变化,相继在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增设黄大豆1号交割仓库,实现了黄大豆1号合约对国产大豆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全覆盖,为方便产地客户参与交割和套期保值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全方位开展市场培育,做好“三农”服务。大商所多年坚持创新市场服务方式,探索服务大豆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2016年,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的要求,大商所在黑龙江地区开展了大豆“保险+期货”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大商所在价格风险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收入风险保障,力图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当日论坛上,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田恃玮、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杨宝龙出席并致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东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相关产业链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的代表汇聚一堂,全面领会中央惠农政策精神,解读大豆及相关农业政策,研讨大豆市场行情及发展机遇,探索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