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中粮期货(博客,微博)白糖分析师韩旭
韩旭曾任中粮期货研究院副总监、总监,现为中粮期货机构服务部负责人。她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求学7年,2009年统计与金融系硕士毕业,而后进入期货行业。前7年均从事期货品种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全球生物能源以及白糖产业具有深入独到的见解。在研究过程中,她坚持“草根”调研,深入田间、工厂与终端企业,获得有价值的一手信息,并将研究与产业、投资相结合,细致做好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客户与机构客户。
深入产业链最前沿
“构建行业数据体系是研究的基础。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现货、期货数据看似众多,甚至一些外盘数据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旬,如何搜集到有效数据、整理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提炼,进而得到有意义的数据分析结果,是日常研究工作的基础。”在韩旭看来,数据处理见仁见智,功力体现出分析师的专业功底。她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数据清洗和数据建模这些基本功课被量化投资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但产销、库存、基差、价差、绝对价格的对比分析和季节性分析都是分析师的基本功。”
韩旭认为,“草根”调研是掌握行业脉络的关键。从业8年,坚守研究岗位,她深刻理解研究的重要性与研究工作的难度。她坦言:“作为期货分析师,深入行业最前沿、获得一手信息资讯是重要工作。看似简单的工作做起来却不容易,如何得到准确有效的数据,同时把这类基础工作长期坚持下来,对产业形成深入的理解,是区分一个分析师功力的标准之一。”
2013年至2016年,中粮期货连续4年针对广西甘蔗主产区进行估产调研,她都是组织者。根据自身条件和客户需求,她采取了企业定点走访与田间测产相结合的方式,几乎每年的估产结果都最贴近当年实际产量。
韩旭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16年11月,中粮期货调研结论为“2016/2017榨季广西主产区食糖产量为550万―570万吨,全国食糖产量不足950万吨,预估区间为930万―950万吨。调研结果远低于当时市场预计的970万―1000万吨,而本榨季国产食糖实际产量近930万吨”。相对于近几年蜂拥而至的走私糖来说,市场上最大5%的估产误差似乎不那么重要,但只有深入田间地头,才能真正了解蔗农真实的种植收益,才能掌握替代作物的收益成本情况,才能把握真实的增产与减产趋势前景。
“诸如此类,分析师对行业各个领域都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准确掌握基本面的供需逻辑。然而,趋势的把握对于基本面研究,甚至对于客户的中长期投资都至关重要。”不过,韩旭表示,连续的调研对分析师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是极高的,无论是风吹日晒雨淋,踩着泥泞的田垄、冒着暴晒的日头,白天深入田间地头,还是晚上熬夜写出第一手的调研报告,连夜发到客户邮箱,每一个结论背后都是高强度的辛苦付出。
充分利用平台优势
“研究报告、研讨会是研究成果的体现。”在韩旭看来,研究与交易有着本质的不同,无论对行业的研究,还是对数据的研究都是交易的基础,研究的根本目标在于服务客户交易,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如何使成果落地。
“通常作为卖方的期货公司会面向广大投资者推出常规研究报告,包括各品种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等,能满足客户定期跟踪市场与信息搜寻的需要。不过,在具体的客户服务中,针对产业客户与机构客户的研究内容需要作出更细致的区分,产业客户对行业上下游相对熟悉,但对期现价格联动、市场定价机制相对陌生,对行业的要求也更精细,对宏观经济指导实体企业的需求更迫切。”韩旭分析认为,金融机构和私募机构本身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但由于人手与自身精力限制,对行业的大局和细节的要求更高,对行业投资的逻辑性要求更看重。因此,针对不同客户的特定需求,要求成熟的分析师能够写出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以辅助客户的投资决策。
“在此之上,聚集行业上下游资源,将产业与投资机构充分对接,在行情变动的关键节点适时召开沙龙、研讨会等行业会议,及时向期货市场各环节投资者传递真实的行业信息,充分引导客户围绕品种实际价值进行有效投资,是市场服务的更高层次要求。”韩旭说。
她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与所有初入期货圈的新人一样,刚开始做研究时,也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入手。据她回忆,研究国外生物能源体系之初,国内同行者寥寥,好在国际上农产品(000061,股吧)数据库很强大,数据积累以及文献阅读可以满足大多数隔海相望的困惑。
加入中粮期货后,依托中粮生化(000930,股吧)以及公司强大的海外资源,她逐渐把理论知识落实到了实处。研究白糖品种后,中粮集团在甜菜糖、甘蔗糖、进口加工糖生产流通领域快速成长的现货产业背景,以及中粮期货20年的客户积淀,为她的学习、调研、交流创造了优越条件,让她有更多近距离跟市场上专业投资者取经的机会。
“目前中粮集团已经是全球四大粮商之首,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全球布局、全产业链、拥有最大市场和发展潜力的农业及粮油食品企业。伴随企业的对外扩张与成长壮大,中粮集团内部推出‘联合研发’模式,为我们了解国内外行业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与商情研讨建立了非常便利的平台。”韩旭比喻说,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就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高远,也看得深入。
坚信研究的重要性
“期货公司的根本目标是为期货投资者提供相应服务。”在韩旭看来,近些年,背景实力雄厚的期货公司在技术系统上的差距相对较小,但研发团队与整体研究实力千差万别,这才能真正体现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产业客户、特殊法人客户蓬勃涌现。随着更多的产业客户与金融机构逐渐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期货投资的专业性更加受到重视。她认为,买方往往出于效率和成本的考虑,不会聘用大量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调研。因此,期货市场未来更有可能向券商模式靠拢,买方、卖方之间分工合作,实现无缝对接,卖方研究实力的高低以及市场营销能力,将会成为买方分仓的重要决定因素。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更兴盛,网上开户消除了地域限制,传统通道业务利润越来越薄,期货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韩旭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传统的期货公司逐渐希望摆脱单一的经纪业务模式,更加重视创新业务的发展,在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境外业务以及期权做市商领域摩拳擦掌,越是高端的业务越需要高端人才的专业化营销与专业化服务。
在她看来,期货研发不只是期货公司用来打响品牌的招牌,更要满足期货公司未来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同时,身处大资管时代,私募以及金融机构对期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期货公司而言,人才始终是服务型机构最核心的资源,如何留住分析师与如何培养分析师同等重要,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分析师的功能定位和激励机制问题。
“只有合理设定分析师的考核激励政策,才能稳定研究团队,进而增强期货公司核心竞争力。对一个分析师来说,深入研究一个行业通常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相对完整地构建自己的数据体系、研究框架和预测模型。对分析师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研究团队的磨合更需要时间。” 韩旭深有感触地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